第二十五章 元首密信(1 / 2)

那照片還算清晰,正麵左側站著的就是德國美人愛娃,身後是一個有著明顯二戰德軍軍事基地標誌的小碼頭。碼頭邊停靠的,就是一艘小型潛艇,艇門開著,兩名軍服筆挺的海軍軍官立正站好,靜等愛娃上艇。

堂娜盯著照片看了足有半分鍾,才輕輕點頭:“是一艘無標識的潛艇。”

林軒沒插嘴,但他由潛艇想到:“元首深愛那女人,肯為她建造一艘不隸屬於任何戰鬥部隊的潛艇,作為她水底遊覽的工具。這種行為,就像拿破侖願意為情婦單獨建造一座王宮一樣,因愛而揮霍無度,正是一個大人物衰敗死亡的前奏。”

同樣的情節,也發生在中國古代,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傳了千年,被提煉為“紅顏禍水、美人誤國”八個字。

“就是它?”堂娜又問。

駱原搖頭:“我不確定,但我那天晚上第一次看到鬼湖上的怪物,第一反應,就是它出現了。我的直覺一向很準,有很多事能夠證明。”

他把照片遞給堂娜,堂娜看了一會兒又遞給林軒。

林軒一笑:“駱先生,您還有什麼資料,為什麼不一塊兒都拿出來?”

他的第六感也很準,從駱原猶豫不決的眼神中迅速找到了破綻。此時此刻,他跟堂娜是一夥的,共同麵對老奸巨猾的駱原。

堂娜目光一轉,落在他臉上,眼神之中,隱約有感激之色。

駱原愣了愣,頹然長歎:“我的確還有一份資料,是一封信,一封元首寫給當時的一位雪山大隱士的。大隱士的名字是‘卻巴’,從信中看是居住在一個叫‘卡內沛巴卡巴太卡’的地方。信中,元首說自己的軍隊橫掃歐洲,罕逢敵手,但是內心卻總是不得安寧,總覺得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渴望讓德國人的鐵騎踏遍全球,在各國的王宮中留下自己的足印。他在歐洲沒有找到真正的指引者,便把目光投向雪域聖地,希望雪山之神能對自己有醍醐灌頂班的啟迪。”

藏語“卻巴”翻譯為漢語,意思是“到此結束、終點、完結”。

“卡內沛巴”的漢語意思是“從哪裏來”。

“卡巴太卡”的漢語意思是“到哪裏去”。

雖然駱原認為以上的藏語詞彙是高僧的名字和居所,但林軒卻覺得其中必有深意。

二戰初期,德軍的確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各個歐洲小國根本沒有像樣的抵抗,就被迅速擊潰。這樣的戰況,直接導致了元首胃口大開,其戰略目標直指全球爭霸。政治家總是貪得無厭的,即使將地球給他,他下一步也會妄圖稱霸太空,成為一切的主宰。

在林軒看來,“卻巴”這名字的出現,有一種奇特的警示意義。

“那封信呢?”堂娜問。

駱原又翻了翻冊子,取出一張帶著玫瑰花邊的暗黃色信箋。信箋被塑封過,技藝高明,平展清晰,其右上角是納粹德國的標誌,信中文字則是用德語、藏語同時書寫。

“這是元首的真跡。”駱原一開口便滿臉苦笑,“我找很多專家鑒定過,在碳十四年代測定法實驗中得到結論,信箋生產於1939年,文字是用鋼筆寫成,大概成文年代是1939年底。筆跡專家則告訴我,這些德語百分之百出於元首之手。最令人驚訝的,本頁中的藏語,也是出自於同一個人。我們查遍了史書,都沒有‘希特勒懂藏語’的記載,實在令人費解。”

林軒先不去看信中內容,單單是駱原的這一席話就讓他震驚了。

德國與西藏相隔甚遠,曆史上的元首已經被各種考證癖專家研究得無比透徹,毫無秘密可言。

“沒有證據表明,元首懂藏語,更何況是用藏語寫信?”林軒低聲說。

“我看到這個,也非常矛盾,但我們必須相信科學,相信證據。”駱原非常慎重地將信箋遞過來。

林軒接過信箋,對著燈光,仔細觀察上麵的德語文字。

“我們的確應該相信科學。”堂娜取出了那隻特殊的望遠鏡,稍作調整,遞給駱原。

駱原隻看了幾秒鍾,便騰地跳起來。不必說話,他的反應已經證明了一切。

“就是那東西?”堂娜問。

駱原點頭,深吸了一口氣,又點頭:“沒錯。”

“可它是什麼呢?大魚?海市蜃樓?幻視……我相信任何人看到它,都會有自己的猜測。可惜啊可惜,這是在中國大陸的領土上,一切都必須遵守國家法度。否則的話,我至少有一千種方法,就算將拉昂措翻個底朝天,也得把那東西找出來。”堂娜悠悠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