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學生就業心理調適(6)(1 / 3)

【調適】高自我價值者在求職期間應保持一種謙虛平和的心態,放下架子,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事物,多與周圍的同學交流,多聽聽別人的想法和意見,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想法的極端性,這是在擇業中消除孤傲自大心理的基本要求。在與用人單位交流的時候,要尊重對方,客觀評價自己的實力,正確處理雙方關係。謙虛謹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個體得以不斷發展和前進的保障。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不僅會增強個人的親和力,更能讓人在交往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大學畢業生盡管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但缺乏實際經驗和實踐能力,這就要通過虛心向他人學習來彌補。認清擇業形勢擺正自身位置是消除擇業中孤傲自大心理的現實需要。如果畢業生帶著架子走進市場,就隻會縮小自己的選擇麵,喪失有利的機會。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者自勝,自勝者自強”。

(五)猶豫不決的心理調適方法

【案例】楊某算是一名比較幸運的同學,他初次參加人才交流會就被一家用人單位看中了。可因為畢業時間尚早,如果草率決定,他擔心會錯過更好的選擇。但同時又擔心會錯過這次機會,所以他一直都猶豫不決,苦不堪言。

【分析】從學校到社會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每一個同學都希望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而擇業時的雙向選擇便為學生帶來了一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但同時也增加了他們選擇的複雜性。因而,在麵臨選擇時,猶豫不決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分的優柔寡斷則會使一些大學生產生困惑與迷茫,以至白白失去擇業良機。

【調適】畢業生在擇業時要想不失良機、當機立斷,就需要相當的觀測力和判斷力。在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的時候,不僅要了解自己的實力,還要看清楚對方的意圖和價值感,最重要的是要能正確判斷他對你的看法。隻要判斷正確,處理得當,即使是某些對己不利的情況,也可以轉變為有利條件,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開始就業就十全十美,所以,隻要大部分符合自己的要求或是有某方麵對自己有相當積極的作用,一旦遇到就應該把握機遇。

(六)不善溝通的心理調適方法

【案例】林某一直都找不到用人單位,原因就在於他極不善於和用人單位進行溝通,總覺得與對方格格不入。比如,有一次招聘麵試,一位工作人員在交談中向林某遞了一支香煙,林某連忙說:“不抽,我沒有這種壞習慣。”這一舉動把招聘單位的領導搞得十分尷尬,而在座的人都啼笑皆非。

【分析】林某的失敗就在於他和社會角色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心理距離。學校是個較為單純的環境,而社會環境就相對複雜得多。通常,習慣了一種單一生活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轉換自己的角色意識,於是,就很容易產生學生行為習慣與社會角色要求之間的矛盾。這主要還是由於學生對外部環境適應不敏感造成的。有些學生平常總習慣於將自己封閉在校園內,兩耳不聞窗外事,與社會保持隔離狀態。久而久之,就會與社會上的人和事之間存在著一種心理距離。這種心理距離就是你求職時的大障礙。

【調適】大學生在與用人單位進行交流時,就應該善於與之溝通,要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投其所好也是一種心理戰術,這往往是你在擇業時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良好的溝通需要得體恰當的言談,這就要求畢業生要善於控製自己的學生腔,多留心一些常用的學習工作用語、辦公室用語等禮貌語言。培養自己幽默、積極向上的語言風格,盡可能地在交流中將自己的閃光點展現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