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探究
民生金融
作者:唐心韻
【摘要】本文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及製約其發展的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要依靠內部製度的規範和外部政策的扶持。
【關鍵詞】農民合作社 現狀 問題 探究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中快速興起的重要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撫州市100家合作社展開問卷調查,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剖析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分析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涵蓋了種植、養殖和其他服務業等領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示範作用比較明顯。調查的100戶樣本中除1戶外,其餘合作社均在當地工商注冊,其中種植業66家,養殖業32家,農產品加工業和其他服務業各1家,出資總額16196萬元,在冊社員11900人。
二是專業合作社的收入主要來源於農產品運銷,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的服務主要是農產品銷售、信息技術服務和生產資料供應,社員入股方式主要為現金、實物,專業合作社基本都製定了自身的章程和內部管理機構;合作形式主要為互助合作製,少數為協會會員製,參與主體主要為農戶+基地+公司。
三是合作社內部融資特征突出,同時外部融資需求較強,並已具備一定的金融服務功能。調查顯示:96%的合作社以自有資金作為其生產經營的主要資金來源,51%的合作社有金融機構貸款,且基本為農信社貸款,31%的合作社有民間借貸,但僅有1%的合作社獲得過政府財政資金;在金融服務需求意願方麵,一半以上的樣本非常希望獲得銀行貸款,在已有貸款的合作社中,以質、抵押貸款為主,其次為擔保貸款。內部融資行為主要表現為社員之間融資及社員與組織之間的融資,且內部融資利率要低於外部融資利率;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的與金融有關的服務主要是向社員提供借貸資金、提供金融信息中介服務以及為社員融資行為提供擔保。
四是為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支農打造了一個新的平台。快速發展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金融支農提供了新的載體,是開拓農村零售市場的重要手段,為降低農戶交易成本、有效控製農戶貸款風險提供了現實途徑。如某縣運用“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戶”信貸模式,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推廣木薯種植,形成了木薯種植→木薯加工→變性澱粉的產業鏈。為破解變性澱粉發展融資難,該縣農發行將信貸載體定位為龍頭企業,農信社將路徑確定在行業協會牽頭、龍頭企業擔保與農戶的結合上。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層次較低,產品加工程度較低,運作不規範
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民聯接機製不緊,僅局限於向農戶和成員提供技術信息、生產資料、種苗種禽、產品回收等服務,與成員農戶建立的是一種購銷關係,而以資本為紐帶、利益聯接緊密、開展產供銷加一體化經營的少之又少,參與市場競爭能力明顯不足。農民合作社受自身生產設備和技術所限,農作物深加工難以為繼。同時,合作社運作也存在許多不夠規範的地方,如民主決策不充分,社員參與管理的意識不高、能力不強,財務管理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合作社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