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和舉措
宏觀經濟
作者:董彥汐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經濟環境健康快速發展,人民幣彙率體製改革的不斷完善使金融市場有了更大的活力和發展空間。2011年1月13日央行發布該年度1號文件《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標誌著我國加快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當前正在從貿易領域的開放轉向貿易和貨幣領域的全麵對外開放。我國實施的人民幣國際化,不僅順應了曆史發展和改革深化的要求,也是符合當前國內外經濟條件的重大戰略選擇。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和發展現狀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隨著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陸開放城市等依托實體經濟環境建設的步步深入,以人民幣為基點的經濟改革也在逐漸加快,從出口創彙到引進外資,從“入世”到人民幣彙率體製改革,越來越開放的經濟政策為提升國家綜合經濟實力打下雄厚的基礎。自我國大力發展對外貿易、鼓勵出口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取得巨大成就,對外貿易規模和地位不斷上升,外貿結構不斷優化。此外,我國在金融領域的重拳改革也取得成效,目前已經初步建成銀行、證券、保險等功能比較齊全的金融體係。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當前存在的經濟問題,比如外彙儲備過高、貶損風險很大,不成熟債權國的困境以及貨幣錯配的風險逐漸加大,貿易順差過大引發的對外貿易失衡、我國資源向外流失、貿易收入沒有得到合理利用、我國外彙儲備的財富在不斷縮水和損失、國內存在通脹隱憂、進口國因貿易逆差而產生的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攻擊等等。當前,我國經濟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都和我國資本賬戶開放遲緩和人民幣不可完全自由兌換有一定關係。
綜上所述,從當前國內經濟狀況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是順應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趨勢的正確舉措。目前,人民幣已經在我國周邊一些國家開始流通,其國際化進程也早已開始推進。2011年8月23日,我國政府發布《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的通知》。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範圍擴大至全國。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意義
為了逐漸通暢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渠道,引導外彙儲備良性健康發展,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內經濟發展和抑製國際經濟波動對我國經濟影響的必經發展之路。究其具體方麵的重要意義如下:
首先,貨幣國際化有利於發行國財政獲得更多鑄幣稅收入。在信用貨幣製度下由於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在發行貨幣並吸納等值黃金等財富後,貨幣貶值,持有貨幣的一方財富會減少。鑄幣稅接近於貨幣麵值,因此西方國家曆來看重貨幣控製權。美國學者塞纓爾·亨廷頓認為,西方文明控製世界,首先就要控製國際銀行係統,其次是要控製全球硬通貨、國際資本市場,而高科技、軍火工業、航空航天工業等則重要性最低。因此,推進貨幣國際化可以有利於發行國財政獲得更多鑄幣稅收入,增強該國的綜合經濟實力。
其次,貨幣國際化有利於緩解外彙儲備過大的壓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在其經濟黃金增長期內累積下大量外彙儲備,而德國將大量的外彙儲備作為平準基金,主要用來對本國貨幣的彙率進行調整,並憑借資本賬戶的持續逆差,保證對外輸出本國貨幣。在緩解過大外彙儲備壓力的同時,使得德國貨幣馬克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供給大幅度增加,很快便成為了國際硬通貨,為後來歐元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理,對於我國而言,由於外彙儲備總量龐大,貨幣結構單一,促成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國際資本流通,不失為一種解決或緩解我國外彙儲備過大的壓力的有效方法。
第三,貨幣國際化有利於降低彙率風險和交易費用。由於使用非本國貨幣進行國際貿易,在不同貨幣間的彙兌中會產生交易費用,且存在彙率風險。因為即使存在多種金融工具可規避風險,但必要的交易成本卻無可避免。因此,以本國貨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實現貨幣的國際化便成為貿易中降低彙率風險和交易費用的有效手段。人民幣國際化同樣可以實現降低外彙彙率與貿易交易費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