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飯倒在地上?”女孩皺起了眉頭,十分不解地看著男孩。
“是的。”男孩奪過女孩手中的碗,一反手將剩飯倒在門前。
乞食髒兮兮的雙手連忙將剩飯一顆不剩地撿起,放在自己的破碗中,拱手作揖後轉身離去。
望著乞食蹣跚離去的背影,女孩大惑不解,“幹淨的飯不要,非要倒在地上再撿起來。”
男孩解釋道:“跟其他乞食不一樣,他隻撿地上的食物,從來不願從他人手中接受施舍。”
“你以前認識他嗎?家在哪裏?是當地人嗎?”女孩一口氣連續問了好幾個問題。
“當然不是,他是個‘曲蹄仔’。”男孩答道
“什麼是‘曲蹄仔’?”女孩從男孩語氣聽出了不屑。
“‘曲蹄仔’是指生活在江上的人,他們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在船上。”男孩回答道。
“為什麼他們願意一輩子待在江上?不想住在岸上嗎?”女孩問道。
“聽老人說,朱元璋做皇帝時,那些曾經與朱元璋爭天下者,為了逃避追殺,隻好四處逃竄。但是他們又不願做陸地上統治者的順民。隻能待在江上,隨江流浪,過著自己的生活。“
“他們從不上岸嗎?”
“偶爾他們也會到岸上買些油鹽,但是穿著必須與陸地居民略有不同,不然會被打,打了也是白打。”
“有啥不同?”
“以後看到有人褲腳卷得一邊高一邊低,他們就是‘曲蹄仔’。”
“那他們除了打魚就沒有其他出路嗎?”
“後來朱元璋偶然間發現,在他的王土之上竟然還有這麼一個不願屈服的群體存在,十分震怒。懲罰他們不準陸居,不許讀書,不許科舉應試,不能與岸上居民通婚。”
“不許科舉應試,那不是斷了他們改變生活的機會嗎?”
“是的。曆代認為他們是賤民,自然不能參考科舉,世世代代隻能以打漁為生。當然解放後這些都成了過去。”
女孩歪著腦袋,等著男孩繼續說下去。
“乞食的經曆說來也很曲折,”男孩接著說道。“你相信嗎?他當年可是這裏第一個大學生。”
“第一個大學生!”
這是村裏老人講述的一段往事:那一年的八月,當郵遞員把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船上時,這個消息頓時轟動了整個灣邊。每家每戶船民,一艘接著一艘燃起鞭炮,久違的鞭炮聲、禮炮聲響徹了整整一夜,照亮了灣邊夜空的。
“那後來為什麼淪落為乞食?”聽完男孩講述的故事,女孩疑惑的問道。
“隻是可惜後來他不幸卷入一場政治運動中,被中途掃地出門。因為這事,他的精神受到刺激,離家出走四處流浪。”
男孩接著說道:“後來有些人嘲笑他隻有乞食的命,癩蛤蟆還想吃天鵝肉。”
女孩憤怒地說道:“這些人真是不講道理,難道一個人就是由命運所決定嗎?”
“至少他不這麼認為”,男孩說道:“他隻是從地上撿食物,從來不從人手中接過一點點施舍。就這一點來說,他認為自己不是個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