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魂斷歸路(七)(2 / 2)

1、諜戰作品是一個有廣泛受眾的文藝類型,這是該類題材所具有的驚險、懸疑、曲折、殘酷、燒腦等屬性所決定的,同時,諜戰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人性與使命、生存與犧牲、理想與困境、忠誠與背叛等等的衝突。所以,好的諜戰作品是有市場的。

2、長篇小說《諜影》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汕頭圖書館的借閱排行榜中均位列前十名。決非妄言,有真實資料備索。

3、本劇描寫渡江戰役前夕國共雙方在情報戰線的鬥爭,是近代革命題材的主旋律作品,容易立項。

4、這幾年來,宣傳部門鼓勵創作有關革命先烈英雄事跡的作品,加上2019年4月23日是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日,同年也是建國70周年,所以,該劇審批立項方麵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具體情節可以修改協調),甚至會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或合作拍攝。

5、題材的獨特性。最近二三十年來,以渡江戰役為故事背景的影視作品很少,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

6、該劇類型屬於懸疑、暗戰類的作品,沒有什麼宏大場麵,投資不大,但是故事比較抓人,市場及投資風險不大,甚至可以說是隻賺不虧。

7、不用“小鮮肉”,用演技好、有“型”、有氣質、有個性但是沒有名氣的演員,以優質作品塑口碑、打市場、推演員(以低價簽約無名演員),這樣可以節省大量資金,確保項目無市場風險。

本劇人物有原型,他們是紅色特工吳仲禧、許錫纘、吳石、劉斐等。渡江戰役前夕,吳仲禧諜取了國民政府國防部的“長江防禦計劃”。該情報不僅有助於解放軍渡江作戰,而且有助於我軍渡江後能夠迅速圍殲國民黨10多個軍於長江三角洲一帶;許錫纘於1949年初國民黨開始潰逃時主動要求“留守”,並代表第6廳出席國防部有關會議。同年3月28日,國防部第3廳留守處在“勵誌社”召開緊急會議,部署“長江防禦”的最新任務。許錫纘參加了會議,並將會議內容及時轉告了我方。許錫纘是獲取“長江防禦計劃”的主要地下工作者之一。也就是說,本劇情節是虛構的,紅色特工取得“長江防禦計劃”是真實的。所以,本劇是敬獻給所有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忍辱負重、出生入死……乃至付出鮮血和生命的紅色特工的誠摯之作。

本劇故事發生在南京與江北的肥東縣瑤崗村,故事場景交替出現。雖隔了一條長江,但是兩地人物、事件緊密相關且緊密聯係,從而形成一條鮮明的主線。

本書不是紀實性文學作品,更不是曆史資料,而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獨立原創長篇小說,是一部尊重史實的長篇小說。

既是小說,文學性的虛構描寫首當其衝。因此,我們不能將書中的某個人物與真實的曆史原型簡單對號,不能以為寧默之的原型就是吳石,鄭少青的原型就是許錫瓚……事實上,我在創作的時候是綜合考慮,完全放開的。即,在寧默之的身上,既有吳仲禧的英雄事跡,也有吳石的慷慨悲涼;在鄭少青和馮儒的身上,既可以找到許錫瓚的英姿,也可以發現吳石、吳仲禧的智慧和謀略。總之,我是根據文學創作的需要,將紅色特工的曆史原型綜合到小說人物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