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梅嶺崢嶸(1 / 3)

聲明

1、\t本書所涉及的主要秘密文件、重大曆史事件、有關組織機構、南京建築名址、重要的時間地點及人物……等等,在曆史上均真實存在或發生過。如:“長江防禦計劃”、“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渡江戰役總前委及駐地瑤崗、國民政府國防部之監察局、保密局、二廳、三廳及其作戰計劃科、國防部大禮堂、“122號樓”、溪口“樂亭”……

2、\t本書主要正麵人物是有真實的曆史原型的,他們是潛伏在國民政府國防部的紅色特工吳仲禧、許錫瓚、吳石等人;書中的其他文學人物沒有曆史原型,純屬虛構,切勿對號。

3、\t凡是以真實姓名出現在本書中的曆史人物,其總體描寫均有史可稽,並按照“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慎重著筆。

引言

1949年3月。

大地悄悄染上了初春的綠色,山川萬物在暫時的寧靜中企盼休養生息。但,蒼穹之下,戰雲密布;長江兩岸,國共陳兵對視。

江北。

人民解放軍取得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已完全解放了東北、華北、中原、淮海地區及西北大部。硝煙未盡,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第二野戰軍,陳毅、粟裕率領第三野戰軍共百萬雄師,飲馬於長江下遊北岸,並在合肥瑤崗成立了渡江戰役總前委。隨即,總前委研究製定了特級機密文件《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

江南。

國民黨控製著半壁河山。麵對一觸即發的生死大戰,國民政府國防部秘密經營“長江防禦計劃”。湯恩伯轄26個軍74個師約50萬人,布防上海至江西湖口段;白崇禧領14個軍40個師約25萬人,屯兵湖口至宜昌段。

與此同時,國共高層正試圖通過談判實現幾無可能的“和平”。

……

千裏長江,波瀾壯闊,奔騰不息;兩岸勁旅,枕戈待戰,風蕭馬鳴。

徹底決定中國命運的渡江戰役箭在弦上。

在這曆史性的緊要關頭,國共雙方在隱蔽戰線也展開了一場“互掐咽喉”的對決。它直接關係到渡江戰役的成敗或代價,進而影響中國曆史的走向。

這場秘密的情報戰猶如滾滾江水下的暗流深湍,凶險莫測。

這是一場黎明前的生死較量!

暗夜下,劍在行走……

楔子

“快!快快!”

黃包車內的女人在焦急地催促。

飛奔的車夫不滿地調過頭,對車內的女人抱怨道:“已經這麼快了!還要怎麼快?!又不是洋汽車。”

“好好好。”女人知道是自己太急了,一迭聲地應道。

黃包車在建鄴路上向西狂奔。

這是黎明時分,天剛放亮,卻刮起了大風。紙屑和樹葉騰空亂舞,灰塵和雜物左衝右撞,破舊的棚戶在狂風的摧打下“哢哢”作響。幾個早行的商販被強烈的風沙刮得睜不開眼睛,紛紛躲進巷子裏。

黃包車內的女人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孔,眯著眼睛抵禦著肆虐的風沙。

剛有些曙色的天空轉眼間又籠罩了層層烏雲。古城南京好象又回到了黑夜裏。過了一會,城南方向傳來一陣慢吞吞的雷聲,不急不燥,有氣無力。它預示著,大風之後可能有雷雨。

車夫吃力地扭動腰臀,幅度很大。

風小了一些。女人時不時將頭伸出車外。盡管外麵落起了豆瓣大的雨點,把車篷砸得劈啪直響。

突然,一道巨大的閃電在車篷上空裂開,好象一柄雪亮而彎曲的利劍,將昏暗的天幕驟然撕開一個恐怖的豁口,強烈的閃光瞬間將古城照得慘白。

車夫驚駭得一個趔趄。車內的女人在慣性作用下,身體猛地竄出車蓬外。她敏捷地抓住扶手,沒有摔倒在地。

閃電將女人照得清清楚楚。她二十五歲上下。身著旗袍,皮膚白淨,短發淩亂,神色焦急而有點倉惶。

“喀嚓”!

緊隨閃電而來的炸雷使人魂飛魄散,就象是宇宙崩裂的聲音!

雷聲過後,豪雨如注。

車夫猶如從長江裏爬上來的一樣,踉踉蹌蹌地出了水西門。

轉眼到了西郊外的一個路口。車夫擱下車柄,兩隻大手使勁地在臉上抹來抹去——大雨澆得他無法睜開眼睛。

女人立即跳下車,把早已攥在手中的幾張紙幣塞給車夫,然後一頭紮向大雨中。

她跌跌撞撞地向西狂奔。

不知過了多久,奔了多遠,她的眼前模

模糊糊出現了一戶人家。

她用手擦了擦眼前的雨水。

她看見那戶人家的屋簷下掛著一隻竹蔑菜籃。

隨即,她用盡全身的力氣,撲向緊閉的院門。喘息未定,她就揮起拳頭猛捶那扇對開木門。

“砰砰砰!!”

\t無人答應。

淫雨澆透了她的全身。旗袍緊貼在身上。女性的曲線似乎漸漸往下坍塌。她竭力支撐著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