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立即挑出十二個人,加上他和列昂諾夫,一共十四個人,都把槍放在原地,拔出匕首,經過特別處理的刀身烏突突的,沒有絲毫反光。十四個人悄悄摸到德軍巡邏隊經過的路線旁,一線排開,伏在地上,漆黑的夜色給了他們很好的偽裝,之所以要十四個人,這是安德烈的謹慎之處,因為他怕德軍突然心血來潮,在哪一支巡邏隊多出那麼一兩個人來,這叫有備無患。
第四支德軍的巡邏隊又走過來了,很快就走到安德烈他們伏身的地方,隻有十一個人,因為雨絲綿密,天色漆黑,根本沒有發現腳下伏著的特戰隊員。
在打頭的德軍走到麵前時,安德烈“忽”的竄起身來,左手猛地扳住德軍的腦袋往懷裏一帶,右手匕首已順著他腦袋上的鋼盔下沿,深深的紮進他的後腦。
安德烈的行動就是命令,在他躍起的同時,列昂諾夫和其他士兵也飛身躍起,經過精挑細選的士兵,一個個動如脫兔、勢若奔雷,一人服侍一個,在德軍巡邏隊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已全部被準確的紮穿後腦,集體拜見天照大神去了。
整個行動幹淨利落,配合默契,沒發出一點聲音,被紮穿後腦的德軍連血都沒流出多少,這都要歸功於安德烈那魔鬼般的嚴酷訓練。
幹掉了巡邏隊的德軍,士兵們一人夾住一個,連屍體帶槍,全部帶回原先隱蔽的地方。早已準備好的十一名戰士,立即動手,扒下死德軍的軍服套到身上,然後把上了刺刀的SVT-40步槍扛到肩上,排著整齊的隊伍,沿著德軍巡邏隊走過的路線走去,隻不過這一次隊伍中間多了一個背步話機的人。雖然德國人和蘇聯人的體格差不多,在這黑夜裏糊弄一下毫無知覺的德軍沒有問題,至於步槍,在這黑古隆冬還下著雨的夜裏,不趴到跟前細看,誰能分出SVT-40跟毛瑟的區別?
把德軍的屍體全放到彈坑和溝渠裏藏好,再等到又一班德軍巡邏隊過去之後,安德烈帶著剩下的四十多人一躍而起,飛快的衝過了德軍的巡邏線。
德軍的後勤供應點就是一個臨時設置的彈藥物資供應集散地,因為設置的匆忙,還沒有圍牆,也沒有鐵絲網,隻是在堆放的物資外圍每隔幾十米設有一個固定哨。因為沒有電,德軍在場地上掛了一些馬燈照明,那些馬燈發出的光亮有限,在風雨中不停地搖動。
在德軍的固定崗哨和巡邏隊之間,是一片沒有設防的真空地帶,從這裏可以看出,德軍的兵力確實緊張,要是不然的話,這麼重要的地方,警戒力量絕不會就這麼點兵力。
在後勤供應點的外圍,德軍搭了一些帳篷,那是用來給擔負後勤工作和警戒的德軍士兵住的,借著帳篷的遮擋的陰影,安德烈帶著特戰隊員飛快的靠近目標,輕鬆幹掉兩名固定崗哨,兩名特戰隊員換上德軍的軍裝,接管了警戒。
安德烈帶著剩下的隊員分散開來,悄悄地靠近離得最近的四頂帳篷,蹲在帆布帳篷門邊,側耳聽了聽,裏麵鼾聲一片,忙了半夜的德軍又困又累,剛剛睡下不久,正是睡的正香的時候。
聽聽沒什麼異常,安德烈在步話機的送話器上“砰砰砰”敲了三下,他們這支特種部隊闊的要命,因為美國援助的步話機優先配備,現在,每十個人的一個小組就有一部步話機,指揮起來簡直如臂使指,靈活之極。
接到暗號,四個帳篷的門幾乎同時被掀開,每頂帳篷鑽進兩名戰士,其餘的就在外麵持槍警戒。
進到帳篷裏的戰士大開殺戒,匕首不停的紮進一個個正在熟睡的德軍後腦,每頂帳篷裏睡著十七八個德軍士兵,兩名戰士分頭殺過去,每一個都是左手捂住嘴巴把腦袋猛地一轉,右手刀跟著就紮進後腦,動作又快又準確。
屠殺很快就結束了,帳篷裏的戰士發出信號,在外麵警戒的戰士就輪流悄悄地鑽進帳篷,再出來的時候,就每人身上都套著一套德軍的軍裝,這下魚目混珠了。
等所有的士兵都換好衣服,安德烈對列昂諾夫打了一個手勢,列昂諾夫馬上一招手,帶著一組十名戰士,悄悄潛進了堆滿物資的場地。安德烈則帶著其餘的戰士小心警戒。場地上一堆一堆的物資堆得像小山,每一堆物資上都蓋著厚厚的防雨帆布,這時,帆布上的雨水已彙成一條條細細的小溪,順著帆布的褶皺流下來,發出輕微而好聽的嘩嘩聲。
列昂諾夫帶著士兵在物資堆中散開,小心地掀開帆布查看裏麵的東西,有的是彈藥箱,有的是食品箱,有的是武器箱,還有什麼汽車、坦克配件箱,還有一堆沒有遮蓋的汽油桶,列昂諾夫蹲在陰影裏輕輕推了推,油桶的分量極重,顯然裝滿了汽油。列昂諾夫大喜,立刻拿出準備好的定時炸彈,設定好爆炸時間,順著油桶之間的縫隙,塞進裏麵。
這時,其他戰士也都把定時炸彈設定好起爆時間,連同綁在一起的燃燒彈塞進彈藥堆中,然後又悄悄的撤離,回到安德烈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