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資源共享課可持續發展建設研究
裝備前沿
作者:盛明婷 戴心來 王朋嬌
摘要 在全球終身教育和資源共享的大趨勢下,我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應運而生。通過國內外公開課的對比研究,分析當前製約我國課程發展的三個因素,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策略,希望對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 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外名校公開課;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0—0007—03
1 我國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發展現狀
在國際知名大學開放課程運動蓬勃發展、全世界對高等教育質量日益關注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部也提出了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全麵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十二五”期間,教育部、財政部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將支持建設50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1]。
截至2012年8月,我國共發布75門精品課程,涵蓋文學藝術、哲學曆史、基礎科學等六大領域,主講教師不乏國內高校的名家大師,更有些是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一些課程也受到了學習者的追捧,湖南大學袁滌非副教授的“現代禮儀”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小玲教授的“演講與口才”課、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的“千古明月”課位列點擊人氣榜前三甲,有的課程下方參與評論的訪問者數量已超過千人,評論不僅有網民對課程的充分肯定,也有對國內大學向社會公眾開放更多教育資源的殷切期盼,更有希望中國大學的開放課程早日走出國門、影響世界的強烈呼聲。由此可見,我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已初步取得良好的反響,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開放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學生及大眾的科學文化素養。
然而,與國外名校公開課相比,我國課程在國內網民中的受追捧程度還存在不小差距。網易作為國內免費向公眾發布經過翻譯的國外名校公開課的先驅,在國內網民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目前,網易不僅將國內公開課收錄在線,同時對國外課程不斷進行更新與翻譯,集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於一身,真正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然而從網民對公開課的選擇趨勢中可以看出,目前網易最熱門的課程仍是國外名校公開課,這表明我國網民對國外名校公開課的熱衷程度目前高於國內,從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拓寬其國際視野的角度來講,這不失為一件好事。但也要看到,我國的公開課想要趕上甚至超過國外名校公開課在我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仍需時日,不僅要加快建設,更要發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並及時修正,為我國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 製約精品資源共享課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2.1 知識產權製度尚未健全
正如專利權促進了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樣,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首先需要一種明確的版權保護係統。明確的權限說明,才能使社會力量在教育開放進程中發揮作用。在保護著作權的同時,追求資源盡可能廣泛的傳播,以使其價值最大化。
比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的開放課程項目就對其在官網上所公布課程的知識產權有如下規定:教師對其在MIT開放課程網站上發布的大多數材料擁有知識產權,其次是教科書作者;MIT隻有在製作開放課程過程中大量使用MIT資源時才對其擁有知識產權;如果學生的課程作業被放到網站上,那麼對作業的複製權仍屬於該學生。在把任何課程材料公之於眾前,該項目的工作團隊對課程中涉及的所有材料進行了細致的評估以決定其合理的產權歸屬,在取得作者許可時才會將其公布在網站上。同時對使用MIT開放課程資源作了3個規定:1)非商業用途;2)注明出處;3)免費共享[2]。MIT對什麼是非商業用途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對個人在使用MIT開放課程資源時如何注明出處也做了較為詳盡的說明,這些都是值得我國精品視頻公開課借鑒的地方。
目前,我國關於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僅有少量的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中提出教師按照學校教學任務而申報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屬於職務作品。凡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其推薦遴選的全部資源必須具有清晰的知識產權,對其具體產權歸屬未有明確說明;“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的唯一官方網站——愛課程網提出,高等教育出版社獨立擁有或與相關內容提供者共同擁有“愛課程”網站的相關內容的版權,未經高等教育出版社書麵許可,對於高等教育出版社擁有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或單位不得以複製、鏡像或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筆者認為這樣的條例與公開課真正麵向公眾甚至世界開放的理念還是有一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