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不忍心看著當年好友死在自己手裏,身上雖然出著汗,但他的一顆心卻好似在冰窖裏,外熱內冷,不由地打了個哆嗦。
一幹犯人早已被帶上法場,跪成一排,等待著最後時刻。不久,下人們便端來飯菜,囚犯們也默不作聲地吃著。古語雲:飯大於官。這也是對死囚的一點人性化施舍。
楊昊高坐在那裏,臉上有些緊張,最後的時刻要來了,不忍地又看了往昔同窗一眼。
上上下下,一片靜寂,風聲簌簌。
隻見一長相俊秀的文人,不停用筷子撥弄著飯菜,翻著翻著他發出抗議來:“你們怎麼拿生豬肉給我們吃啊。”
那語氣好似月河上,輕聲吆喝小二一樣,帶著一絲傲氣和不滿。
眾囚犯湊過來一看,果然見一片生豬肉橫臥在碗底。頓生不滿。
“怎麼回事啊!”
“這是怎麼回事啊。”
“我們可是將死之人啊,還要受此欺壓。”
其實,在碗底放上一塊生豬肉,是廚子用心良苦而為之。舊朝俗例就有,在死囚的碗底放上一塊生豬肉,是善意的提醒“朋友,你的食祿到今天就結束了。”
死人最大,雖然是囚犯,來人還是仔細的解釋,說這是古俗。
“別拿些沒用的東西來搪塞我們,我等都是讀書人,如果是古俗我等怎會不知。分明就是你們克扣囚糧,從死人嘴裏奪食。”那長相俊秀的文人奮身喝道。
“就是、就是,我讀了十幾年的書,也沒聽過這個說法啊!奸人當道啊,活人財產奪不夠,還要從死人嘴裏摳食啊!天理何在啊,道義何存啊!”
“不服!要求從新送飯菜!”
眾囚見有人帶頭大喝,也跟著吵鬧起來。反正是將死之人,也不畏懼他什麼權貴和生死了。一幹死囚越鬧越凶,刑台下不明所以然的圍觀的人們,看見熱鬧也更著起哄。本來就是來看熱鬧的,沒想到這砍頭比預想的還要熱鬧,真不比京城裏戲院的大戲差哪裏去,都覺得此行值當。
楊昊認的那帶頭鬧事的人,他叫張儀,是當年同窗好友中最有才華的一個,也是他曾經不屑地對楊昊說:“你一輩子隻是個做奴才的料!”
今日看到張儀鬧事,楊昊不由地響起往事,怒火中燒,大聲喝道:“斬!”
隨著楊昊一聲令下,幾個利索的劊子手就將一幹犯人又綁了起來,舉起大刀就要砍下去。
“楊昊,你這狗官,枉殺好人,你會遭報應的!我做鬼也……”
張儀瞪大眼睛,滿含怨氣地看著楊昊,在劊子手砍頭刀落下的前一刻歇斯底裏地喊出心中憤恨。
“哐當!”“哐當!”幾個人頭落地,眾看客也隨之達到高潮,大聲叫好,仿佛看戲達到了境界。
就在楊昊被張儀臨死前滿含怨氣地眼睛嚇得雙腿發軟的時候,一個家丁跑過來附在他的耳邊告訴他一個可怕的消息“小少爺,落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