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 遠方來信(1 / 2)

1998年,千禧年到來前的倒數第二個年份,這一年的夏天,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中國大江南北同時肆虐,讓這個普通的年份變得有些不尋常。

雨水許是下上了癮,這年冬天,依然是細雨綿綿不斷。一天午後,一陣細雨淅瀝,窗外的梧桐又飄落幾許,南京大學的專家樓裏,方家偉教授如往常一樣靠在落地窗前鋪著厚厚墊子的藤椅裏,戴著老花鏡瀏覽報紙,他的研究生肖雯抱著一摞資料推門進來,輕聲說道:“方老師,有您的信。”方家偉“哦”了一聲,頭也不抬地說道:“放茶幾上吧。”肖雯把信放在方家偉手邊的玻璃茶幾上,茶幾上放著方家偉喝茶用的茶壺,幾瓶藥和幾份當天的報紙。

“您要的資料拿來了,我一塊放書桌上了。”肖雯走到書房把資料放在桌上,便開始整理教授翻亂的書桌。書房和客廳相通,中間擺放著幾扇雕花玻璃門,將書房和客廳隔開,肖雯一邊整理著,一邊看了看茶幾上的藥,“方老師,你剛吃了藥,要休息一會兒嗎?”

方家偉摘下老花鏡,看了看窗外,“又下雨了,外麵降溫了吧,我看你羽絨服都穿上了。”

“可不是,降了快十度了,都快到零度了,天氣轉冷了,您要多注意保暖。”

“恩,”方家偉點點頭,隨手將報紙放在茶幾上,起身拿起放在落地窗台上的小噴壺,清洗著放在窗邊白色花架上的素心蘭,肖雯整理好了書房,又將茶幾上的報紙略微整理了一下,看著在清洗植物的方家偉,“方老師,我四點鍾有課,先回去了,晚上再過來。”“行,你回吧。”方家偉放下小噴壺,擦了擦手,“晚上叫如秋一起過來。”

“好的。”肖雯攏了攏頭發,雙手插在羽絨衣口袋,衝方家偉調皮的一笑,“老師又要給如秋開小灶兒了吧。”

方家偉看了看肖雯,笑著揮了揮手。

肖雯走後,方家偉並沒有休息,他打算再看看梁如秋的開題報告,就在轉身走向書房時,瞥見茶幾上的信封,藍色的航空標識告訴他是一封海外來信,他走向茶幾拿起信重新坐在藤椅上,一手扶著老花鏡仔細端詳,信封上的字是繁體字,字跡秀麗,信封中央寫著:方家偉先生親啟,信封右下角寫著:沈之慧親筆。郵戳是美國加州,時間是半個多月之前。

方家偉盯著“沈之慧”這個名字思索了一會兒,撕開了信封,抽出厚厚的折疊整齊的信紙,拿在手上抖開,慢慢看了起來。

方家偉先生:一年前加州一晤,先生得知我彼時曾就讀於金陵女校,示我以故人相片,問及金陵女校之舊事。流落異鄉數十載,魂歸猶恐不識鄉途,自以為殘生再不能得聞親人之消息,不意竟從先生口中聽聞故人姓名,得知故人消息。隻因歲月渺遠,塵世紛擾,舊事水月鏡花,故人影像亦浮光掠影,故未能詳盡告知舊聞,敬請見諒。

近來,偶感風寒,竟至沉重不起,恐不違之期將至。晝夜靜思,昏沉清醒間,故人舊事閃爍腦際,午夜夢回時,猶疑此身尚在金陵,與我同窗良友親朋共度晨昏。

倏忽日月,故人已逝,獨我苟存於世,每念及此,便胸臆難舒,常常不能自已。

我輩之人,生逢亂世,橫遭罹禍,然而猶能自強勵誌,不敢稍有頹廢懈怠,恐負此生之顛沛流離。唉,一經亂世,便為亂世之人,此生終是一副亂世情懷。望先生不嫌繁瑣,詳細聽我盡敘同學親朋之亂世情緣…………

方家偉再抬起頭來的時候,窗外已是華燈初上,下了課的學生三三兩兩朝餐廳走去。路燈昏黃,雨落如絲,窗前梧葉濕漉漉的反射著路燈的光,就著這一縷昏黃的燈光,他讀完了這封遙遠的來信,抬頭看向窗外的刹那,他仿佛穿越了數十個春秋的人世滄桑,那紛紛的戰火和一張張年輕的麵孔如輕塵飄逝,眼前的一切遙遠而模糊,再回首,屋內已是昏暗一片,良久,方家偉長歎一聲,以手扶額靠在了椅背上,兩行濁淚自眼角緩緩滑落。

“扣扣”,門外傳來了敲門聲,“方老師,您在嗎?”一個女聲小聲的問,方家偉抹了一下臉,把信按照原來的痕跡折疊了放進信封,拉了茶幾上的報紙蓋住信封,起身開了燈,走到門邊一邊開門一邊笑著說:“如秋過來了。”

人影一閃,一個齊肩短發相貌清秀身形修長的女生帶著一身清寒進了屋。“方老師,您吃飯了嗎?這是我從教工餐廳買的紅燒牛肉麵,剛出鍋的。”梁如秋把傘放在門邊的木盒子裏,衝方家偉舉了舉提著的飯盒。方家偉往後一退,待她進了門,反手關上了門,抬腿走向書房,從一摞資料上拿出一疊紙放到了桌上,對她說:“這是你的開題報告,我看了一下,覺得總體可行,有幾處細節我修改了,你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