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兩軍對峙(六)(2 / 2)

他見陸負簫點了點頭,又道:“既然小侄說中了,那便索性說下去吧。依小侄看來,想要興複這個‘肖’,隻怕少不得流血殺人,任重而道遠。”

陸負簫聽他一說,隻覺全身熱血沸騰,眼冒精光,道:“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哪怕流血身死,亦餘心之所好兮……”文逸接口道:“雖九死其猶未悔。”陸負簫怔怔地看著他,忽然緊緊握住他的雙手。兩人心照不宣,仰天哈哈大笑。

陸負簫念道:“胡虜鐵蹄怨,中原角聲寒。下兩句怎麼說來啦?”

文逸接道:“縱使身名裂,不驅怎歸還?小侄信筆塗鴉的,倒是讓陸叔叔見笑了。”陸負簫神色一峻,道:“怎麼會?你在淮水一帶領兵與元韃子周旋之時,軍中傳頌的,便是這二十字吧?”文逸道:“不錯。”

陸負簫道:“好,今日我要與你說的便是,韃子既然退去了,必不會善罷甘休,如今滄月島上馬肥弓強,兵多將廣,隻是地方太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若是韃子不日後引兵來島上,從四麵圍困,斷了糧草,那滄月島上的數萬兵民,餓殍遍島了。”

文逸容色一展,道:“是啊,小侄也有這般看法。那……”欲言又止。陸負簫道:“怎麼?”

文逸道:“小侄從大都來島上之時,聽說乃顏在漠北起兵造反,忽必烈大急,從江南調兵,北上鎮壓,如今江南一帶,多有空城,小侄鬥膽,認為為今之計,咱們不妨撤離此島,南下從漳州一帶登岸,攻韃子之不備,拿下漳州,與韃子抗衡。”

頓了一頓,又道:“漳州、崇安、浦城等縣一帶,如今尚蓄有頭陀軍殘兵部將,咱們到了漳州,振臂一呼,定是一呼百應,如此一來,聲勢壯大,人馬越多,自不怕韃子。再說了,漳州背靠深海,滄月島士兵在島上生活了六七年,自然是水性極佳,漳州城之地勢,進可攻,若蒙古韃子攻得緊急,抵擋不住,咱們可退到海上去,經此一役,蒙古人更加不敢到海上來了。”

陸負簫聽到這裏,一下站起身來,撫掌道:“不錯,不錯,我也是這般想法。隻是陸某八年前在崖山已死,若這下冒昧又活了過來,定然引起恐慌,所以咱們退到中原,這滄月島上的兵馬,還得讓你來帶領。”

文逸心下一驚,忙道:“這可使不得,小侄年輕識淺,如何能當此重擔?”陸負簫道:“崖山之下,便已有陸某的墳塋,你若不答允,滄月島上之人,是萬不可回到中原去的。”魚幸暗想:“原來陸師叔深居海島,不回中原,是心裏有這個想法。”

文逸麵現難堪之色,過了良久,才道:“好,小侄答應陸叔叔,不過今日先說定了,小侄很是年輕,一切主意,還得陸叔叔指點。”

陸負簫“哈哈”大笑,道:“好說,好說。待咱們回到中原,你我說不定便是一家人了,什麼指點,也不需如此客氣。”

文逸雙目大睜,問道:“陸叔叔,你是說……”陸負簫將聲音壓低,道:“你對秋煙有意,難道我看不出來麼?”

魚幸聽到這裏,心中砰砰跳動,已然明白陸秋煙那一句話的意思。他險些按捺不住,當當此之際,卻不得不聽聞下去,隻得強自平心靜氣,聽將下去。

文逸臉上一紅,低下頭去,道:“陸叔叔,我……”陸負簫道:“你是文丞相的義子,又是抗元的英雄,這會子怎扭扭捏捏似個大姑娘來啦?你放心,待咱們驅除韃子,我便將秋煙許配給你。”

文逸道:“蒙古韃子氣勢如山,若要將他們趕到關外去,豈是一年半載之事?”

陸負簫道:“好,待咱們回到中原,站穩腳跟,便讓秋煙與你成親,成麼?”文逸喜形於色,躬身道:“多謝陸叔叔。”兩人各懷心思,又說了一番話。

陸負簫道:“夜已深了,你先回去歇息吧,待我將島上的事情處置完畢,咱們好好商議,便即離開,我心裏悶得慌,四下去走走。”

文逸滿心歡喜,道:“好,陸叔叔保重身體,小侄先走了。”

魚幸藏身灌木之中,眼看文逸朝原路走去,一步一步,仿佛都踩在自己的心間,心裏隻想著他二人的這番對話是一場夢,可事實明明白白,怎會是夢?

忽聽得陸負簫道:“出來吧!”魚幸心中大驚,道:“原來陸師叔早就發現了我?”身子輕輕一點,從灌木中躍出,落在陸負簫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