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相逢之喜(一)(1 / 2)

來人是個白衣秀士,但見他眉目清秀,約摸四十來歲模樣,正是飛魚門的掌門人燕若愚。

這時有人從四麵湧了過來,但見這些人都是手中握著弓弦,其中還有之前與魚幸相鬥一番的那“無頭槍”陳忠海。

他們之中雖少有人見過文逸的真麵目,但文天祥義子文逸曾隨柳蒼梧柳大俠帶著一幹豪傑,在淮水一帶起兵與元兵周旋,聲名遠播,如雷貫耳,如何不知?

他們行止魯莽,險致釀成禍事,這時眾心高懸,隻怕文逸降罪。“無頭槍”陳忠海跨上一步,眉目低垂道:“陳忠海性子急躁魯莽,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文公子二位,懇請降罪。”

文逸道:“陳大哥好本事,你誤認我們是蒙古人,狠心出手,那也無可厚非,我又豈會怪罪你?”陳忠海老臉一燒,抱拳退開。眾人心中大石盡皆落下。

燕若愚喜上眉梢,道:“文公子,兄弟們四下打聽,都說你落入了蒙古韃子之手,不期你好端端的,當真可喜可賀。”

文逸笑道:“我確實是落入了蒙古人的手中,”當下將自己在彭城遭遇伏擊之後的境況一一說了。

燕若愚道:“原來又是弓老賊的手段。咱們派出去好幾撥人去燕山打聽你的消息,都不曾聽聞蛛絲馬跡,後來聽說你被帶到了燕王府中,我們又前去打探,都不曾探得分毫。沒料到是弓未冷暗中使了手腳,將你放到王府地下山洞中去了,後來便怎地了呢?”

文逸道:“我能夠脫身,多勞了魚兄弟。”又將他救自己脫險的事情說了。

燕若愚朝魚幸抱拳道:“魚相公少年英雄,令人敬佩。文公子得以脫險,你首居奇功。當日咱們夜闖燕王府,也多虧魚相公出手,方才脫難。咦,那山洞中的五位老前輩呢?”

魚幸黯然道:“秦元鶴老前輩與江陵樵子老前輩為救我而亡,另外三位,真力耗損過甚,弓未冷賊心狠辣,他們又拚死讓咱們逃出來,想來……想來也是難逃一死。”

燕若愚道:“無劍幫與淮陰七秀並無相交,柳大俠之死,與淮陰七秀脫不了幹係,沒曾想到他們卻拚死保全文公子。”

文逸道:“五位前輩都對我很好。柳大俠死了麼?”燕若愚神情一暗,道:“正是。柳大俠是在梧桐嶺上與淮陰七秀對了一掌,而後逝世的。”文逸插口道:“這麼說,這位陳大哥口中說的大會是……”

燕若愚道:“今日是四月十二,明日便是柳蒼梧大俠的祭祀之禮。”

他已聽說文逸與魚幸是為討水喝而進來的,卻不料竟是兩人。當下命令屬下奉上茶水與文魚二人相飲,又取過折扇,吩咐身旁一個弟子取來兩套幹淨的雪色衣衫,說道:“今日是上山拜祭柳大俠,二位請換上這身衣服,一來體麵些,二來也好告慰死者。”

魚幸與文逸依了。由飛魚門下兩個弟子帶到陰暗處換了。換衣服之時,魚幸摸到自己懷中有兩隻硬邦邦的物事,打開一看,卻是陸秋煙贈給他的那雙筷子,心中不由一呆:“一別數月,不知她去了哪裏,她還好麼?”

待兩人穿扮已畢,燕若愚又道:“既叫誤打誤撞,那咱們便一同上山去吧。”

文逸道:“好。”燕若愚囑咐陳忠海與飛魚門中之人好生把手關隘,以防蒙古人乘虛而入,引著文魚二人朝山上而去。一路上有眾多漢子把關,盤查甚緊。但見燕若愚,都點一點頭,不再查了。

到了半山腰,便有數十人擔著素菜在道相迎。燕若愚命那十來個人從擔中取出碗筷,將素菜與文逸、魚幸分食了,又往山上行去。一路之上,才知道那陳忠海是他飛魚門下“安燕堂”的堂主。

燕若愚又說:“這位陳忠海兄弟的父母妻兒都是受蒙古人戕害而亡,因此脾氣難免火爆了些,得罪了兩位公子,切勿見怪。”

文逸與魚幸都道:“不怪不怪。”燕若愚又道:“今日引二位上山來,隻能吃些素菜,以慰柳大俠英靈,葷菜卻不能吃了。”文逸笑道:“但這老黿之肉,卻不得不吃。”

燕若愚含笑道:“極是。魚相公聽出了其中深意了麼?”魚幸道:“若是我沒料錯的話,這隻老黿是一隻沒‘黽’之黿。”燕若愚哈哈大笑:“公子聰明至極,這老黿之肉,早吃晚吃,都是必須的,不過時日一長,那是又老又臭,難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