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說:“吾欲織百端,非難也。顧是物未敝,豈宜棄之?”東宮香殿成,工匠請鑿石為池,如曲水流觴故事。真金說:“古有肉林酒池,爾欲吾效之耶!”不許。
真金喜愛討論儒家經典與曆代史籍,“每與諸王近臣習射之暇,輒講論經典,若《資治通鑒》、《貞觀政要》,王恂、許衡所述遼、金帝王行事要略,下至《武經》等書,從容片言之間,苟有允愜,未嚐不為之灑然改容”。在諡冊中也稱真金“尊師問道,日禦經筵”,像王恂、白棟等儒臣等都朝夕不出東宮,陪伴在真金身邊,而待製李謙、太常宋衜尤加谘訪,毫無隔閡。
真金聽到漢成帝不絕馳道、唐肅宗改絳紗袍為朱明服的故事後,大喜曰:“使吾行之,亦當若此。”又說到邢峙製止北齊太子吃“邪蒿”,真金對宮臣說:“菜名邪蒿,未必果邪也。雖食之,豈遽使人不正邪?”張九思回答說:“古人設戒,義固當爾。”
真金之死,與1285年的禪位風波有關,他因此而憂懼成疾,於陰曆十二月十日病死,享年四十三歲。而在《青衫》一書中,作者加自己的編撰,既推遲了他的逝世日期,也讓他死於主人公“魚幸”之手,難免有胡謅之言,但生病之事,卻是屬實。
武俠小說存在大量的虛構空間,希望讀者朋友們不要介懷。
真金死後,忽必烈於次年正月初一停止朝賀,為其上諡號為“明孝”。
冊文是:“於戲,故皇太子某,天姿玉裕,茂德淵衝。朕紹纂丕圖,仰遵太祖聖武皇帝遺訓,以爾世嫡元孫,譽望攸屬,爰從燕邸,正位春宮,愈貴能謙,居貞益慎。及夫聽政,揆敘有方,至於睦親,昆仲無間,尊師問道,日禦經筵,視膳候安,時詢內豎,佐予柔理,惠彼小民。方念神器匪輕,投艱有托,豈期前星掩耀,永隔幽明,日居月諸,懷思曷已?比者大臣敷奏,宜易名奉祀,光崇彝典。今遣某官特冊賜爾諡曰明孝太子,永昭遺懿,式慰朕懷,尚翼明靈,歆承寵渥。
曆史上對真金太子的評價很高:
耶律鑄:“象輅長歸不再朝,痛心監撫事徒勞。一生盛德乾坤重,萬古英名日月高。蘭殿好風誰領略,桂宮愁雨自蕭騷。如何龍武樓中月,空照丹霞舊佩刀。”
趙孟頫:“儲宮仁孝而敬慎,問安視膳之暇,順美幾諫,天下陰受其賜多矣。”
《元史》:“至元以來,天下臻於太平,人材輩出,太子優禮遇之,在師友之列者,非朝廷名德,則布衣節行之士,德意未嚐少衰。宋衜目疾,賜鈔千五百緡。王磐告老而歸,官其婿於東平,以終養。孔洙自江南入覲,則責張九思學聖人之道,不知有聖人之後。其大雅不群,本於天性,中外歸心焉。”
《新元史》:“太子性至孝,嚐從幸宜興州,帝不豫,憂形於色,竟夕不寐。聞母後暴得風疾,即悲泣,衣不加帶而入省。及後崩,太子居喪,勺飲不入口者終日,設惡盧居之。”等等。
②:古代蒙古人信奉一種萬物有靈論的原始巫教。他們崇拜萬事萬物的最高主宰是“長生天”(即永恒的天,蒙語為“騰格裏”),同時也崇拜日月、山川、土地的神靈,崇拜火。能在活著的人與長生天,天上和冥間萬神以及死去的祖先之間保持聯係的巫師,當時稱為“勃額”,在西方使用突厥語的蒙古人中也按突厥人的叫法稱他們為“甘”。
勃額“騎白馬,穿白衣,坐在眾人上麵”,是整個草原上受人敬重的角色。當勃額與上天、各種自然神靈或死去的人們溝通時,經常會發生全身痙攣、顫抖和狂亂的動作。人們通過他們向上天祈求保護,消除各種災難,增進幸福。所以在《青衫》本章中,有“長生天降太平,勃額庇佑世人”之說。
③:炸藥源於我國。至遲在唐代,我國已發明火藥(多以黑色為主),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藥。宋代,黑色炸藥已被用於戰爭,它需要明火點燃,爆炸效力也不大,因此這裏寫為“投了萬斤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