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袋充砂圍堰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3 / 3)

充砂:砂庫布置:在圍堰北側主堤外海部位設一50m×70m的砂庫,供砂船擱淺後將砂卸至砂庫內。

管線鋪設:低潮時段將6台吹砂泵放到砂庫內,通過Φ150mm的輸砂軟管將充填料吹入袋體“袖口”。

袋體鋪設:在高潮時,用機動舢板船將袋體運到充填砂部位,待潮水落至約0.3~0.5m水深時,根據測量放樣的圍堰中心線、邊線位置將袋體鋪平展開,並用錨墜將袋體四周固定,防止袋體移位。然後,開機充填砂袋。

充填:將Φ150mm的輸砂軟管口與“袖口”連接。啟動水泵,用高壓水槍造漿。啟動泥漿泵充填砂袋,根據充填厚度及時移動輸砂管口至各個充砂“袖口”充填砂袋。充填砂袋時,首先沿長邊方向進行充填,避免應力集中損壞袋體,並在充填過程中經常調整輸砂管口方向,防止袋體在充填過程中受力不均而移位、變形,待袋體固定並不再發生位移時,再次充填,直至達到理想的飽滿度。在充填過程中,袋體頂麵輸砂安排人工來回踩踏,當砂袋充填到一定的飽滿度後,用木棍敲打砂袋,使土顆粒重新排列趨於緊密,加快袋體排水固結速度,待整個砂袋達到屏漿階段,適當減少充填砂袋機械或停止充填,防布袋爆裂,留有一定固結脫水時間。

充填質量檢查:在充填砂袋排水沉澱完成後,檢查充填質量,對不合格處補充,直至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

吹填砂施工與充泥管袋交叉施工,相互形成依托。在圍堰兩側充泥管袋砂棱體形成後,即可進行吹填施工。采用采砂船將砂裝入泥駁運至施工現場,采用躉船直接進行吹填。

5 圍堰施工特點及難點

本圍堰施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和難點,具體采取措施如下:

塗麵較高:基礎處理難度較大,無論采用水上船隻作業還是候潮露灘作業,有效作業時間均較短。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圍堰基礎處理采用候潮露灘作業。

基礎差:工程地基為淤泥質軟土地基,且軟土厚度較厚。在實際施工中嚴格控製加荷速率,防止圍堰失穩。

受風、浪、潮影響大,本工程屬於候潮施工項目,不同於陸上作業,施工組織難度較大,堰體容易被水衝毀。在施工過程中外海側圍堰充填後防護跟進及時,確保了施工過程安全。

受台風影響大:本工程地處浙江沿海,圍堰施工中需至少經曆一個台風期。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采取了在外海側防護塊石理砌的基礎上做了混凝土灌注,內海側做了拋石石渣防護。

防滲要求較高:管袋充砂圍堰在管袋與基礎之間;管袋與管袋層間、接頭間;管袋圍堰與構築物(主堤)間易形成滲漏通道,在本工程中采取以下措施給予解決。(1)做好建基麵清理與平整工作,管袋鋪築前將基麵上的塊石、垃圾等清理幹淨,保證基麵盡量平整。然後垂直軸線方向鋪三層通長管袋,層與層之間管袋錯開,防止堰體與基礎之間滲漏。(2)管袋充盈係數控製在80%左右,接頭層間錯開,以便充砂結構在重力作用下自密實。確保層間防滲。(3)與構築物(主堤)結合範圍內,挖10m寬截水溝,開挖時溝內碎石、雜物清理幹淨,然後延軸線方向鋪三層通長管袋,並做好與內外圍堰接頭處理,確保主堤與構築物之間防滲。

防滲效果:圍堰在使用過程中,滲漏量較小,滿足使用要求。

6 結論

與傳統土石結合圍堰相比,管袋充砂圍堰具有造價低、工期短、適應地基變形能力強、施工簡單等優點,在近海及河口等軟土地基、附近有砂源等條件下有較大的優勢。經優化采用管袋充砂圍堰後在實施過程中基礎穩定,施工工期大幅縮短(與同等土石圍堰相比縮短工期3個月以上)、造價較低(與傳統同規模土石圍堰相比造價低20%~30%)等優勢。其結構設計、施工等在同類型工程中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S].

[2] 堤防工程設計規範(GB50286-1998)[S].

[3] 浙江省海塘工程技術規定.

(責任編輯:蔣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