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研究(1 / 2)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研究

技術交流

作者:瞿春發

摘要:伴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土木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作為工程建設的關鍵,在我國的建築領域雖然進步很大,但是與國際先進的建設水平相比較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因此,加強對我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應用與創新的研究迫在眉睫。文章從土木工程傳統的施工技術、創新性施工技術,以及發展趨勢三個方麵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1-008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44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由於受到科技水平與施工環境的限製,工程實踐的經驗往往要優先於理論水平的應用,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創新的。施工技術是土木工程得以順利建設的關鍵,其不僅影響工程成本與進度,更影響著工程質量的好壞。因此,加強對土木工程傳統施工技術弊端的分析、不斷創新現有施工技術是建築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 土木工程傳統的施工技術

1.1 樁基礎施工

在土木工程地基基礎施工中,樁基礎施工是最主要的方法。樁基礎施工按照設計分為正常施工極限狀態與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兩種形式。建築基樁根據承載形狀劃分,主要分為摩擦型樁與端承型樁;摩擦型樁有摩擦樁與端承摩擦樁兩種;端承樁有端承樁與摩擦端承樁兩種。摩擦樁與端承摩擦樁的樁頂豎向載荷主要承受對象是樁側阻力,端樁阻力忽略不計;端承樁與摩擦端承樁的樁頂豎向載荷主要承受對象是端樁阻力,樁側阻力忽略不計。如果按照成樁方法進行分類,則可以分成非擠土樁、擠土樁,以及部分擠土樁。基樁的製作材料也各不相同,主要分為木樁、鋼樁,以及混凝土樁。不同的施工材料、不同類型的施工方案,適合的地基基礎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土木工程樁基礎施工中,第一步要選確定樁型。

在土木工程地基工程的樁基礎施工時,僅僅考慮單根樁的施工質量是不行的,還需要對群樁基礎綜合考慮,避免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在吊運預製樁時,對於單吊點與雙吊點的位置,要遵循相關規定進行,而且要將預製樁吊運過程中遇到的衝擊與震動考慮其中。與此同時,鑽孔灌注樁的施工也必須要遵循正確的施工步驟,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施工質量。

1.2 混凝土施工技術

混凝土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設施工的重要環節。根據混凝土澆築的地點劃分,混凝土施工技術主要有預製法與現澆法兩種。所謂混凝土預製法施工,即建築施工現場以外進行的混凝土澆築,預製混凝土憑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優點,成為建築行業的備受歡迎的施工技術。現澆法,即在工程施工現場進行的混凝土澆築施工,是建築業施工最早、到目前為止使用最廣泛的混凝土施工方式。此外,在預應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據預應力筋張拉的順序,還分為先張法與後張法兩種。

1.3 鋼結構施工技術

鋼結構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設施工的關鍵環節,具體的工作是吊裝構件。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完成場地清理、基礎準備,以及裝備檢查等。建築鋼構件的運送要按照施工順序的先後進行,運送到施工場地之後,要盡量將其放到起吊的位置,並且要有木枕作為支撐墊墊底。在進行吊裝時,工作人員要認真核對構件的標號與位置,而且要對構件表麵進行有效清潔。同時,因為鋼結構在施工中可能會進行焊接工作,工作人員還應該提前準備滅火器以防止火災發生。土木工程建設中,在進行鋼結構施工時還需要做好關鍵點的連接工作,而常用的連接方式有螺栓連接與焊接。在處理連接問題時,一方麵要選擇合理的連接方式,一方麵還需要對連接位置準確確定,一旦出現了連接不當的情況,會嚴重影響整個結構的整體性,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2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

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施工技術的設計乃重中之重。土木工程施工設計相關人員要根據具體的工程特點加強對施工材料、施工設備,以及施工方式的探究,結合施工情況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合理運用到工程建設中。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氣候條件等的影響,當施工現場施工情況受到限製時,工作人員要勇於創新施工技術,對原有施工技術有所突破,特別要對深基坑施工技術與預應力技術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