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 二手裝備(1 / 2)

“盜墓”這在古時候也是一個和禁忌有關的話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曾經在某些區域蔚然成風。

各種傳說一度甚囂塵上,某人在家犁地突然犁出了瓶子啦;某人家裏的撣瓶被鑒定為官窯啦;某人喂貓的碗是明朝的啦;等等的一些說法一度傳的街知巷聞。

這一片火熱的背後,離不開那個年代物質的喧囂和精神世界的貧瘠,許多人就把這些其實距離他們很遠的事情,作為某種改變現狀的精神寄托。

還真的有許多人帶著一夜暴富的幻夢,加入了這個盜墓的大軍。許多人樂此不疲前赴後繼的加入了這個半黑不白的隊伍。(由於本小說並非紀實文學,背景介紹到此為止)

殺青聽一個醉漢,口出醉話說出了這樣的判斷,原本是應該無視的,但是事情就怕聯想!

殺青本來就對這個開戶外用品店的老板產生了興趣,八卦之心正是旺盛的時候。

人們對八卦內容的喜好往往是好的不聽,壞的聽,這才是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的原理!

仔細分析其實人們有這種喜好其實是有原因的。

好的一麵人們往往會經常的暴漏在外,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甚至許多是無意義的垃圾信息,專門刷存在感。

壞的一麵是人們仔細隱藏的部分,輕易不肯示人,從新聞傳播的角度,更有新鮮感,也就更有話題性和傳播價值。

可惜後麵這一點也已經被用濫,標題黨們和生編硬造者由此而生,上當受騙的群眾們表示很受傷,還有點職業道德沒有!(#‵′)

(以上分析純屬湊字,如有不滿歡迎吐槽)⊙﹏⊙‖∣

殺青從醉漢的話語上考慮,發現如果真往這個方向上靠,道理上是解釋的通的。

首先,這裏雖然是旅遊區,卻不是戶外用品的主要消費場所,原因很簡單,就是人們出行之前,一般都是早做打算,需要的東西都是在家就準備好了,來到這裏現買的是極少數的人。

其次,這裏並非是主要旅遊目的地,大型的景區距離這裏還有很遠的距離,畢竟這裏是有人聚居的地方,草原和牧場都是私人的,大家的收入還不錯,搞旅遊的熱情不高。

再次,店裏的布置實在是太標準化了,完全沒有考慮店鋪是處在牧區的這個現實,店裏麵一絲旅遊景點附近的店鋪這個概念都沒有,感覺老板完全沒放在心裏。

有這麼多的疑點,足夠讓殺青產生,老板真的可能是盜墓賊這個聯想了!

站在這家店鋪老板的角度,殺青又分析了一下,老板是一個外地人,隻這一點,就會吸引當地人的注目,有這許多人看著,那盜墓的工具如何帶到這裏來而又不讓人懷疑?

要知道當地人可不是傻子,曾幾何時這附近可是盜墓猖獗的地方,被盜墓賊和當地公安普及了許多次基礎知識的這些農牧民,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盜墓者所用的器械。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把盜墓所用的家夥什帶進來不被發現,就是第一個難題。這位老板解決問題的辦法很簡單,有句話叫“魚目混珠”,光明正大的把這些器械混在戶外用品之中,讓人們根本無從分辨。

這樣一來還有其他的一些好處,首先就是讓這個老板有了一個明麵上的身份,一位戶外用品店的老板,很好的融入當地的生活,不顯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