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七章問親(1 / 1)

張金奎、杜明祥夫婦經過兩年多的審查終於被下放了回來,半年多了,專案組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詢問了西北局在延安時期西北文協的幾十位同誌,甚至趕到了烏魯木齊市找到了西北幹線文工團的有關領導,從調查的情況看,張金奎無論從曆史上,還是在延安時期都是一名清白的革命文藝幹部。中央對高崗在1955年3月的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做出了《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因為涉及這塊牌子,張金奎回來後也沒有安排什麼正式的工作,妻子杜明祥原來在雜技團後勤部,不明不白的也被單位除了名。張金奎和杜明祥一出來就趕到戲曲研究院,朱友文一出校門見到師傅和師母,委屈和思念一起湧來,抱著他們痛哭起來。當知道周文士退學到蘭州去找父母,張金奎又急又氣。他在學校為朱友文請了假,杜明祥在家裏為朱友文換洗好衣服,為他準備了滿滿一飯盒鹵肉。張金奎坐在炕上在炕桌上給銀柱去了信,他急著詢問周文士的下落。過了近一個月,銀柱終於回信了,當得知周文士已經回鄉去上學了,張金奎又是惋惜又是著急。“這銀柱是怎麼想的?怎麼能讓文士回到那教育落後的陝北老家呢?”張金奎在炕上歎著氣。“文士也是個苦孩子,從小沒了娘,銀柱到了新疆,咱倆口葉蓓審查了這麼久,這孩子身邊又沒了親人,他這麼小,懂什麼呀!”杜明祥輕輕拍著張金奎,他心裏知道,周文士是張金奎最喜歡的徒弟,不僅是因為他最小,而是沒有後代的張金奎真切地把周文士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杜明祥在胡宗南進攻延安後,隨部隊在旬邑縣撤退時,腹部受了重傷,經醫院檢查,她失去了做母親的機能,她曾為此痛哭過,她多想給張金奎留下個後代。張金奎勸慰著杜明祥,生不了孩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這麼多弟子,哪個不是他親愛的孩子。張金奎生愛著他培養的弟子們,他到處打聽著消息,關注著弟子們的歪好。銀柱在新疆接到了張金奎的來信,知道張金奎被放了出來,心裏麵特別的高興,他趕到了烏魯木齊的大巴紮,買了近一麻袋的幹果和葡萄幹,第一時間的趕到郵局給張金奎寄過去。西北幹線文工團成了新疆地區文藝的領軍團隊,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生動活勃的文藝宣傳,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文工團已先後三次受邀到人民大會堂進行演出。小演員們每次趕回來,都爭著給銀柱帶禮物,銀柱看著這群可愛的孩子,想起了在泗兒溝的旺盛,當初旺盛要是和他們在一起那有多好啊!可惜,張金奎老弟受了委屈,不然旺盛跟著師傅,也一定會混出個模樣。他曾動了心讓旺盛回來,他給鎖柱寫了信,鎖柱沒個後,他當然不想讓旺盛離開身邊,再說旺盛剛剛念書,念得好好的,不能這樣半途而廢。銀柱看到鎖柱如此的堅決,也就斷了一時的念頭,還是讓旺盛在家紮紮實實的念念書吧,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虧,周家的後可不能再當文盲了。旺盛已年滿16歲了,鎖柱琢磨著該是給旺盛問婆姨的時間了,銀柱和三奴給旺盛和滿倉定了娃娃親,鎖柱這次從榆林城趕回來專門到魚河鎮看了三奴。滿倉剛剛過了11歲,小姑娘紅潤的臉蛋梳著兩條小辮子長得非常的可愛,鎖柱一看到這未來的侄媳婦喜歡的不得了。“鎖柱,我和銀柱兄弟定的這門親試錯不了,你看我們家的滿倉已經長成小姑娘了。”三奴看著歡喜的鎖柱,笑著拉著鎖柱上炕喝茶。“我家旺盛這小子有福氣,滿倉這姑娘一看就是滿身的福分,咱橫山人娶婆姨那是在招財神,滿倉就是我們周家的小財神。”鎖柱喜滋滋的吧嗒著旱煙。“鎖柱,你這別說,我們家滿倉長得跟她二姑一個俊模樣,鄰裏都誇我們家滿倉一定會嫁個好婆家。”三奴挺自豪地說著。“可不許反悔親家,咱可是說定了的婚事!”鎖柱一聽生怕三奴反了悔。“你這個鎖柱,這婚事早就定下了,滿倉這還小,再什兩年就嫁過去。”三奴看到鎖柱的窘色笑了。“哈哈哈,好,好。”鎖柱一下子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