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心靈右邊的石頭,學會選擇,學會放棄(5)(3 / 3)

最後,它放棄了,它找到了剛才那半個米粒,繼續著它的工作。那人拾了個小樹枝撥了它一下,它頓時驚慌失措起來,放下了米粒快速地跑開,不過一會兒又回來找到那粒米繼續拖動。那人又撥動了它一下,它又跑開,再回來,如此往複好幾次。最後,它把那半個米粒一步步拖回家。

過了一會兒,螞蟻洞裏開出了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到餅幹跟前,你拖我抬,很快就把那塊餅幹弄回洞裏。

如果把螞蟻的一生比作人的一生,我想做人也該如此,認識自己,量力而為,看準目標就去努力爭取,如果有的事情是你力所不能的,那麼去求助你的朋友吧。

量力而為,因人而異。如果是稱心的崗位,請珍惜工作;如果需要調節自己,請珍惜淡泊的心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是最重要的。

量力而為不是一件難事,隻要我們能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做到並不難。難做到的是量“需”而為。經濟學上說,對於人的無窮的欲望來說,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但是,我們不妨想,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即使把一座金山給你,你能享用的不過是九牛一毛。隻要想開了,凡事我們都不需要過分地追求,隻要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就可以了,多餘的部分對於我們來說,得到和失去的差別並不大。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魚就拿尺量一量。隻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裏。旁觀的人見了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到大魚,你為什麼將大魚都丟回河裏呢?”

這人不慌不忙地說:“因為我家的鍋隻有尺這麼寬,太大的魚裝不下。”

不要讓無窮的欲念攫取己心,“夠用就好”也是不錯的生活態度。當人們在自助餐廳,毫無忌憚地吞食,那可真是一個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夠用的,不必貪求,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修煉。

人生中,得與失,常常發生在閃念的一瞬間。到底要得到什麼?到底會失去什麼?見仁見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充實,人應該隨時調整自己,該得的,不要錯過;該失的,灑脫地放棄。都得,難免要他人為你而放棄;都失,也太對不起自己。

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但是從人生的曆程來看,失去反比得到更為本質。我們遲早有一天會失去人生最寶貴的贈禮——生命,隨之也就失去了人生過程中得到的一切。佛教把布施列為“六度”之首,就是教人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失去。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失去了也不要再懊悔,我們隻做我們能做到的,也隻去追求我們真正需要的,這才是最好的人生。

聰明的人生,是在眾多的事物麵前有所放棄

有時,聰明的放棄,其實是經營人生的一種策略。

電視上有一個娛樂節目,內容就是數鈔票比賽。

主持人拿出一大遝鈔票。這一大遝鈔票裏麵,有大小不一的各類麵額,按不同順序雜亂重疊著。遊戲讓現場選拔四名觀眾進行點鈔比賽。看這四名參賽的觀眾在規定的三分鍾內,誰數得最多,數目又最準確,那麼,他就可以獲得自己剛剛所數得的現金。

遊戲開始了,四個人開始埋頭“沙沙沙”地數起了鈔票。當然,在這三分鍾內,主持人是不會讓你安心點鈔的,他拿著話筒,輪流給參賽者出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來打斷他們的正常思路,並且,必須答對題目才能接著往下數。幾輪下來,時間就到了,四位參賽觀眾手裏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把鈔票。主持人拿出一支筆,讓他們寫出剛才所數鈔票的金額。

第一位:3472元。第二位:5836元。第三位也數出了4889元的好成績。而第四位,隻數出區區500元。

主持人把四名參賽觀眾所數的鈔票重數了一遍,正確的結果分別是:3372、5831、4879、500。也就是說,前三名數得多的參賽觀眾,分別多計了100元、5元、10元,距離正確金額,都隻是一“票”之差。隻有數得最少的第四位,才完全正確。

得到這樣出乎意料的結果,台下的觀眾先是沉默,繼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時,主持人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自從這檔節目開辦以來,從來沒人能準確地數到1000元以上。

全場觀眾若有所悟。主持人最後說:“有時,聰明的放棄,其實是經營人生的一種策略。”

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聰明的人生,是在眾多的事物麵前有所放棄,這樣才會有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