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是羅網
如果你不能給你所愛的人自由,就說明你並不是真的愛他。
琳達和男朋友分手了,從男友說出分手的那一刻,琳達就墜入了黑暗的深淵。她覺得整個世界都暗淡下來,好像吃飯、睡覺、工作都變得多餘一樣。內心的痛苦讓她迅速地瘦了下去。一個月後,琳達依然沉溺在失戀中無力解脫,她甚至覺得自己快要支撐不下去了。
一天,她坐在教堂前院裏的椅子上,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這時走來一位老先生,他從包裏拿出一個小紙口袋開始喂鴿子。成群的鴿子圍著他,啄食著他撒出來的麵包屑,很快,上百隻鴿子被吸引過來,一時非常熱鬧。
老人微笑著,轉身向一旁的琳達打招呼,並問她喜不喜歡鴿子。琳達聳聳肩說:“不是特別喜歡。”老人點點頭,繼續說:“當我還是小男孩的時候,我們村裏有一個飼養鴿子的男人,那個男人為自己擁有鴿子感到驕傲。但我實在不懂,如果他真愛鴿子,為什麼把它們關進籠子,使它們不能展翅飛翔。所以後來我就問他。但他說:‘如果不把鴿子關進籠子,它們可能會飛走,離開我。’可我還是想不通,你怎麼可能一邊愛鴿子,一邊卻把它們關在籠子裏,阻止它們要飛的願望呢?”
琳達聽到這個故事很受觸動,她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老先生在試圖通過講故事給她講一個道理。雖然他並不知道琳達當時的狀態,但他講的故事和琳達的情況太相似了。琳達曾經強迫男朋友回到自己身邊。她總認為隻要他回到自己身邊,一切就都會好起來。但那也許不是愛,隻是害怕寂寞罷了。
老先生轉過身去繼續喂鴿子。琳達默默地想了一會兒,然後傷心地對他說:“有時候要放棄自己心愛的人是很難的。”他點了點頭,但是,他說:“如果你不能給你所愛的人自由,就說明你並不是真的愛他。”
一位年輕的詩人說:“人生的美麗就在於它有情、有愛、有牽掛。”不錯,這份情、愛和牽掛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是我們最拋不下的,不知不覺之中,這些情感已經成為一張巨大的羅網把我們罩在了中央。但是,你生活中有多少個真正有益的關係親密的人?你一年、一周、一天究竟有多少與人深刻分享的時間?
叔本華把人比做一群擠在一起相互取暖的豪豬,如果它們彼此靠得太近就會刺痛對方;如果離得太遠又要挨凍。所以隻有不斷地移動,它們才能避免這兩個極端。在親密和孤獨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這就要求你能夠正確地辨別並且敢於拋開那些已經疲乏了的、限製你成長的關係。
決定擺脫疲乏的關係實在不容易。當我們想要擺脫的時候,罪惡感和責任感往往會像洪水一樣湧來。我們真的有權利終止這些關係嗎?或許我們太自私了?還是我們沒有許諾的能力?
“沒有你我活不下去。”
“你說過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的,如果你離開,我的生活將失去一切意義。”
“在這個冷酷的世界上,我認為我們的友誼是永遠值得看重的。”
如果沒有強大的決心,我們根本無法克服心理上的虛弱,從這種羅網中掙脫出來。但是,隻有丟棄等待被滿足的依賴性需要,保證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被平靜而不真實的關係耗盡時,我們才可能擁有有意義的關係。曾經體驗過親密關係的人都知道,與一個可以讓你保持本色的人相處會讓你受益無窮。
在親情、友情和愛情中,都可能存在疲乏了的關係。然而,卻有不少人始終掙紮在愛與痛的邊緣,愛早已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心靈在愛的羅網中體驗不到愛原本應該有的甜蜜和快樂,長期備受折磨的心最終會變得麻木而冷漠,這是一件痛苦而沒有意義的事情。
掙脫愛的羅網並非易事,正如那句話所說,這個世界上有些道理懂了不見得能做到,做了不見得能做好,也許我們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盡力讓自己堅強,讓自己淡定,和時間一起忘記生命裏的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