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隻要屬於自己的人生,放下執著,回歸本色(5)(2 / 2)

雞蛋不跟石頭碰,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不要硬拿雞蛋跟石頭碰,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人們都千裏迢迢來跟他學武。

人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穀裏挑水。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裏水都沒有裝滿。

人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裏劃了一條線。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超過這條線,否則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開始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目標,才能避免許多無謂的挫折。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才會獲得成功。

中國有個成語叫“螳臂當車,自不量力”,它告訴後人要認清自己,準確衡量自己,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不要硬拿雞蛋跟石頭碰,凡事都要量力而行。量力而行才不會好高騖遠,才會讓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過不去了,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就意味著永不鬆動,永不委靡,意味著在困境中重新崛起!

人生有好多條路,你隻能走好其中的一條。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誰都不能聖人一般地把自己的腳印疊加成一個個正確無誤的路標。有時候,我們難免迷迷糊糊地誤入歧途,或者神思恍惚地走上一條遠離目的地的岔道。等你陷入了生活的怪圈,才會突然覺得早就應該把自己執著的目標拓展成人生的跑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恰當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天生是個能把落葉彈成音符的鋼琴家,有的人命中注定是個能把雲霞潑成一幅清雅的國畫的人。但是,生活常常陰差陽錯,你對舞蹈迷得如癡如醉,命運卻安排你去當話務員,麵對鈴聲的此起彼伏,你的腳尖無暇跳芭蕾。你本想當一名電氣工程師,但命運之手卻把你推進辦公室,讓歲月把你雕塑成一把椅子,在報紙與茶水中體驗生活的寡淡與無味。我想,人最得意的莫過於幹自己所愛好的工作,這樣不僅心情舒暢,而且容易全方位發揮自己的潛力。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個人畢業於名牌大學企管係,按常規應該順理成章地進企管部門工作,但是通過對自己的性格及個性的徹底分析,她覺得如果那張畢業證書把她貼上“企管”的標簽,她可能很難向社會淋漓盡致地推銷自己,她覺得她敏捷的思維、不淺的文學功底及那份專心致誌的敬業精神更適合記者這個職業。於是,她多方奔波,終於在沿海一家頗有名氣的省報謀得記者一職。如今,她馬上就要走上工作崗位,一展自己的才思了。我覺得她是一個成功者,想不到她竟然淡淡地說:“其實,這根本算不得什麼,我隻不過比較清醒地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而已。說心裏話,誰都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量,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並不是你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生活其實就如寫文章一樣,當你發覺筆下的那一句不是自己最滿意的言語,甚至是敗筆的時候,那你就暫時停筆思考一下,等到精彩的華章湧向筆端,何妨另起一行重新抒寫,直至滿意為止。”

這個人的話給了我很大啟發,我想,“另起一行”的含義絕不僅僅是指這些。譬如,當你失戀了,不必苦惱也不必彷徨,靜心地對自己的過去重新思索一下,相信有一個美麗的戀人會在某個地方等你,等你把所有的煩惱統統拋光,等你把一束溫情的目光握成筆,重新在愛情信口上另起一行。又譬如,當你事業受挫了,你不必灰心喪氣,相信堅強的信念定能點亮成功的燈盞,相信布滿血絲與勞頓的眼睛在總結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定會另起一行。不管怎麼說,“另起一行”就意味著永不鬆動,永不委靡,意味著在困境中重新崛起!

這世界上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最難找到的就是適合自己走的那條道。走錯了路不要緊,關鍵是能否從錯誤中吸取有益的教訓,把身軀化成一支筆,跌倒在哪裏,就在哪裏,另起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