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構想我能達到的境界,我能成為什麼樣的選手。我深知我的目標,我集中精力,到達那裏。——邁克爾·喬丹
9你為什麼工作
幾年以前的一個炎熱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這時,一列緩緩開來的火車打斷了他們的工作。火車停了下來,最後一節車廂的窗戶——順便說一句,這節車廂是特製的並且帶有空調——被人打開,一個低沉友好的聲音響起來:“大衛,是你嗎?”
大衛·安德森———這群人的負責人回答說:“是我,吉姆,見到你真高興。”於是,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鐵路公司的總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之後,兩人熱情地握手道別。
大衛·安德森的下屬立刻包圍了他。他們對於他跟總裁是朋友這一點感到非常震驚。大衛解釋說,二十多年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開始為這條鐵路工作。
其中一個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大衛:“為什麼你現在仍在驕陽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坐在有空調的車廂裏呢?”
大衛非常惆悵地說:“23年前,我為1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是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金言雋語:賺1萬美元容易,還是10萬美元容易?是10萬美元!為什麼呢?如果目標是賺1萬美元,那麼你不過是為糊口罷了,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會熱情洋溢嗎?不會。不如把目標設得高遠一點,工作起來會更快樂,成就也會更大,最終成為大贏家。
10三隻鳥的三種結局
有三隻小鳥,它們一起出生,又一起從巢裏飛出去,尋找成家立業的位置。
它們很快飛到一座小山上。一隻小鳥落到一棵樹上說:“哎呀,這裏真好,真高。你們看,那成群的雞鴨、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裏馬都在羨慕地向我仰望呢。能夠生活在這裏,我們應該滿足了。”
另兩隻小鳥失望地搖了搖頭說:“好吧,你既然滿足,就留在這裏吧,我們還想再到高處看看。”
這兩隻小鳥飛呀飛呀,終於飛到了五彩斑斕的雲彩裏。其中一隻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起來,它沾沾自喜地說:“我不想再飛了,這輩子能飛上雲端,你不覺得已經十分了不起了嗎?”
另一隻很難過地說:“不,我堅信一定還有更高的境界。遺憾的是,現在我隻能獨自去追求了。”
說完,它振翅翱翔,向著九霄,向著太陽,執著地飛去……
最後,落在樹上的成了麻雀,留在雲端的成了大雁,飛向太陽的成了雄鷹。
金言雋語:有一種說法是:把目標設定得高一點,努努力、跳跳腳也許就達到了;如果把目標設定得低了,有可能連低的也達不到。可見,文中的結局並不偶然,在它們當初選擇時就決定了。
11為成功埋下的種子
哈佛大學有一個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曆、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顯示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布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的有清晰長期目標的人,25年來幾乎不曾更改過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
那些占10%的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實現,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業裏不可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那些占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過得很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時刻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金言雋語:人生是非常短暫的,大好年華轉瞬即逝。有目標,就可以在有限的生涯中把所有的力量往一塊使;沒有目標,就像是分散兵力打敵人——寶貴的時光過去了,兩手卻空空如也,不憤世抱怨又能幹什麼?
12做夢也能發財
5年前,一個人到貧困地區搞福利工作。他要做的就是讓每個人相信自己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並激勵他們實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