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涯之前奏(1 / 2)

像往常的周末一樣,餘青在宿舍慢條斯理的收拾著自己的書包。因為今天是周六,每周六的上午,在學校補完半天課之後,餘青和同學們便可以回家過周末了。

不大功夫,餘青便收拾好了該往家帶的東西(一般都隻包括飯盒、書本),就在宿舍床上靜靜的躺了下去。她心裏盤算著:真不知道該怎麼和父母說這個事情,可是不說的話,我怕是這輩子都要後悔了吧。

她正想的出神,便聽到一個甜美悅耳的聲音,“餘青,快起來,咱們走吧!”叫她的正是餘青最好的朋友,一個名叫陳小雪的女孩子。餘青‘嗯’了一聲,便站了起來,抖了抖書包之後,就拉著小雪的手向外走去。

餘青生在西北的一個農村,也說不上偏遠,隻是經濟條件不太好,鄉親們的主要收入是小麥與胡麻(專屬於西北的一種農作物,用來榨做食用油),每家每戶也都過得緊緊湊湊。

陳小雪是與餘青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從小學開始就在一個學校讀書,初中也是如此,隻不過不在同一個班級而已。

他們的初中是鎮上唯一的初中,學校的環境也是比較簡陋,除了一棟主教學樓是四層樓房之外,剩下的老師辦公室、老師宿舍還有學生宿舍,便都是紅色的小平房了。

餘青已經上初二了,她的宿舍共住有十二個女學生,都是同屬於這個鎮下,不同村子裏的孩子們。宿舍雖說住著十二個學生,可是床鋪卻隻有九個,還是大通鋪,條件差擁擠不說,就連老鼠來做客也是常有的事。每天下晚自習,同學們便在這樣的環境中休息、學習。

餘青和陳小雪手拉著手,穿過一排排紅磚紅瓦的學生宿舍,一直向東走去,大約兩分鍾便到了學校大門口。

學校的大門是鐵質的,門上麵已是鏽跡斑斑。門口停著各式各樣的摩托車、自行車,同時也站滿了來接學生回家的家長們。餘青與陳小雪從來不讓父母接送,因為她們覺得,隻需要三十分鍾便可以走回家,就不用麻煩父母,並且浪費些摩托車油跑來一趟了。

像往常一樣,餘青唱著歌,小雪眯著眼睛微笑著聽著聽著。倆人沿著一條三米左右寬的水渠,一直向南,往家的方向走去。路過一片片綠綠的田地,已經是西北真正的初春五月了(因為在西北,隻有在五月份天氣才真正的開始轉暖)。

路上經過了一個村子,到了下一個村子就要到餘青的家了。餘青和陳小雪沒心沒肺的笑著、走著。不久,便先到了餘青自己家門口,門口硬拉著小雪去自己家,小雪卻怎麼也不肯,餘青隻好任由小雪回自己家了。

餘青推開自家天藍色的大門,大門隨著餘青的推開‘吱呀’的想了一聲,餘青的媽媽聽見響聲便從最西邊的一間房子走了出來,這間房子正是餘青家的廚房。餘青媽媽看見了餘青笑著說:“還以為來什麼親戚了。”餘青笑笑回答道:“哪來那麼多親戚呢,也就是我了!”

她說著便向正北的上房走去,媽媽跟在身後也進了上房。上房的門口正對麵是個大桌子,俗稱仙人桌,為什麼叫仙人桌呢,這因為在西北農村過年時候,在桌上正中央放置個小香爐,用來給仙人上香的。

仙人桌的左邊是個棕色人造革的三人大沙發,沙發前邊是個透明的玻璃茶幾,玻璃是兩層的,第一層下麵鑲著幾匹奔跑著的駿馬,大沙發對麵是與之配套的兩個單人沙發,單人沙發後麵是上房的一側窗戶,沙發的左邊立著幾個年代久遠的黃色大櫃子。

餘青的奶奶這會正坐在上房門口的右手,那個鋪著藍色的確良(一種年代比較久遠的布料)床單的方形小炕上,要是睡覺的話這個小炕隻能容得下三人。她奶奶正坐在炕上,用手搓著兩條腿,看餘青進來了,深陷的兩隻眼窩突然亮了起來,慈祥的笑著,看著餘青道:“青兒,放學回來了?”

餘青走到炕沿邊上坐了下來,拉著奶奶的手嘻笑著答道:“對呀,回來先看看您這老太太唄!”餘青奶奶不禁樂嗬了起來,對著餘青說道:“去看看仙人桌子下麵的櫃子裏,奶奶給你留了什麼。”站在一旁的餘青媽媽聽了直笑,“你奶奶呀,就隻惦記著你這個孫女,別的孫子想搶都搶不走的!”餘青便翻著櫃子邊說道:“那自然是了,奶奶隻是我的好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