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大學生特殊群體思想?教育方法的探究(1 / 2)

對大學生特殊群體思想教育方法的探究

高教研究

作者:曹陽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校教育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加複雜,使他們麵臨巨大的學習、生活和就業壓力,容易在心理或生理上存在一定缺陷,呈現出某種不健康共同心理特征的群體被稱為“特殊群體”。這一群體大多表現為自卑、敏感、多疑,性格孤僻,思想保守,對事物的認識偏激,他們心理承受力較差,甚至個別學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等。

當前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的出現,直接影響和諧校園的構建。做好大學生特殊群體的教育工作,保證特殊群體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麵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特殊群體學生的類型及特點

1.學習困難學生

學習困難學生是指因課業“掛科”而參加補考、降級、退學、不授學位、不能按期畢業等有學籍處理的大學生(簡稱學困生)。學困生身上背負著沉重的學業壓力和心理負擔,由此衍生出部分學困生的心理危機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心理,畏難心理,惰性心理,抑鬱心理。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標準,無力繳納大學學費及購置必要的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甚至學業難以維係的一類學生(簡稱貧困生)。這部分學生由於經濟壓力較大,大都心理負擔較重,容易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3.心理困難學生

心理困難學生是指出現心理適應問題的學生群體。這部分學生大多不合群,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心理素質比較差,難以承受學習、生活的各種打擊,對周圍事物敏感,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旦理想和現實有差距,往往表現出焦慮、厭學、精神壓抑、社交恐懼、失落、失眠等症狀。由我校校醫院組織的大一新生人格健康測試調查結果顯示,近兩年全校存在心理異常傾向新生數占參加測試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5.48 %和4.57 %,盡管比例有所下降,仍值得關注。

4.少數民族學生(新疆特招生)

少數民族大學生因為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成為校園中一個特殊群體。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方麵與漢族大學生相比,有較大的差異性。他們多表現出如下特點:民族意識強烈,但缺乏民族使命感;與其他民族文化隔閡較明顯,人際交往存在障礙;生活條件簡樸,學習基礎較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