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直來直去是不行的(1 / 3)

怎樣避免和別人爭論

這並不是主張絕對不要和別人爭論,在有的時候、有些場合,一個人應該為自己確信的真理和主張去和反對者爭論,辨別是非。這種爭論,有時還會發展到很激烈的程度。

但是,在一般交談的場合,卻要極力避免和別人爭論,因為交談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彼此的了解,增進雙方的友誼,是一種社交性的活動,一爭論起來就很容易傷感情,和原來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然而,這也並不是說,在一般談話的場合就完全放棄自己的看法,別人說黑,你也跟著說黑,別人說白,你也跟著說白,這樣雖然可以避免爭論,但你已經變成一個沒有確定的主張和見解的應聲蟲,或者被人家看成不誠懇不老實的大滑頭,這也會妨礙你和別人的正常交往。

如果要做到既不必隨聲附和別人的意見,又避免和別人爭論,究竟有沒有兩全的辦法呢?

答案是:“有的”。

1.盡量了解別人的觀點。在許多場合,爭論的發生多半由於大家隻看重自己這方麵的理由,而對別人的看法沒有好好地去研究,去了解。如果我們能夠從對方的立腳點去看事情,嚐試著去了解對方的觀點,認識到為什麼他會這樣說,這樣想。這樣,一方麵使我們自己看事情的時候會比較全麵;另一方麵也可以看到對方的看法也有他的理由。即使你仍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不至於完全抹殺他的理由,那麼自己的態度就可以比較客觀一點,自己的主張就可以公允一點,發生爭論的可能性就比較地少了。

同時,如果你能把握住對方的觀點,並用它來說明你的意見,那麼,對方就容易接受得多,而你對其觀點的批評也會中肯得多。而且,他一旦知道你肯細心地體會他的真意,他對你的印象就會比較好,他也會嚐試著,去了解你的看法。

2.對方的言論,你所同意的部分,盡量先加以肯定,並且向對方明確地表示出來。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分強調雙方觀點的差異,而忽視了可以相通之處。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雙方為了一個枝節上的小差別爭論得非常激烈,好像彼此的主張沒有絲毫相同之處似的,這實在是一件不智之舉,不但浪費許多不必要的精力與時間,而且使雙方的觀點更難溝通,更難得到一致的或相近的結論。

解決的辦法是,先強調雙方觀點相同或近似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去求同存異。我們的目的是在交談中使雙方的觀點更接近,雙方的了解更深。

即使你所同意的僅是對方言論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隻要你肯坦誠的指出,也會因此營造比較融洽的氣氛交談,而這種氣氛,是能夠幫助交談發展,增進雙方的了解的。

3.雙方發生意見分歧時,你要盡量保持冷靜。通常,爭論多半是雙方共同引起的,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刺激,互相影響,結果就火氣越來越大,情感激動,頭腦也不清醒了。如果有一方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靜的情緒,那麼,就不至於爭吵起來。

但也有的時候,你會遇見一些非常喜歡跟別人爭論的人,尤其是他們橫蠻的態度和無理的言詞常常使一個脾氣很好的人都會失去忍耐。在這種時候,你仍然能夠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氣不惱的,將會使你可以能夠跟那些最不容易合作的人好好地進行有益的交談。

4.永遠準備承認自己的錯誤。堅持錯誤是容易引起爭論的原因之一。隻要有一方在發現自己的錯誤時,立即加以承認,那麼,任何爭論都容易解決,而大家在一起互相討論,也將是一樁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在我們談話的時候,我們不能對別人要求太高,但卻不妨以身作則,發現自己有錯誤的時候,就立刻爽快地加以承認。這種行為,這種風度,不但給予別人很好的印象,而且還會把談話與討論帶著向前跨進一大步,使雙方在一種愉快的心情之中交換意見與研究問題。

5.不要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老一輩的人常常規勸我們不要指出別人的錯誤,說這樣做會得罪人,是非常不智的。然而,如果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不去把別人的錯誤指出來,豈不是使交談變成一種虛偽做作的行為了麼?那麼,意見的討論,思想的交流,豈不是都成為根本沒有必要的行為了麼?

然而,指出別人的錯誤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不但會打擊他的自尊和自信,而且還會妨礙交談的進行,影響雙方的友情。

那麼,究竟有沒有兩全之道呢?

你可以嚐試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你不必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但卻要設法使對方發現自己的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交談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靜的情緒,有許多人都有一種感情用事的毛病。即使那些自己很願意跟別人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的人,有時也不免受自己的情緒支配,在自己的思考與推論中,摻進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如果你把這些成分直截了當地指出來,往往使對方的思想一時轉不過來,或是情緒上受了影響,感到懊惱異常。或者引起他的惡意的反攻,或者使他盡力維護他的弱點,這都是對交談的進行十分不利的。

但如果在發現對方推論錯誤的時候,你把你交談的速度放慢,用一種商討的溫和的語調陳述你自己的看法,使他能夠自己發現你的推論更有道理。在這種情形下,他也就比較容易改變他的看法。

很多人都有這種認識:一個人免不了會看錯事情,想錯事情,假使他們能夠自己發覺錯誤所在,他們就會自動地加以糾正。但是如果被人不客氣地當眾指出來,他們就要盡力去掩飾,盡力去否認,盡力去爭執,因此為了避免使他們情緒激動,我們就不去直接批評他的錯誤,不必逼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錯了,”或者“我全錯了”。有的人一看到別人犯了一點錯誤,就要把它死叮住不放,還加以宣揚,自鳴得意地讓對方為難,這是一種幼稚的舉動,是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不是一種對人友好,與人為善的做法。

6.最後,我們要改變一個人的看法和主張,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所以我們不但不要心急地去使別人接受我們意見,反而更要爭取長期和別人互相交談的機會,讓我們從心平氣和的討論中,逐漸把正確的真理,傳播到朋友們的心中腦中。

怎樣委婉地表示謝絕

一,要以非個人的原因作借口

拒絕他人,最困難的就是在不便說出真實的原因時又找不到可信而合理的借口,那麼,不妨在別人身上動動腦筋,比如借口你的家人方麵的原因。一位生活愜意的家庭主婦自稱她的生活之所以能如此安寧,就是因為她能巧妙地拒絕。當一個推銷員敲她家門時,她的態度禮貌而堅定:“我丈夫不讓我在家門前買任何東西。”你看我買你的商品,不是因為我不願意掏腰包,而是因為我那個有點古怪的丈夫。這樣一來,推銷員既不會因為你沒買他的東西而怨恨你,同時也感到再說下去也是白費口舌,因為問題不在於你,而在於你那個他並未晤麵的丈夫,於是,他隻好作罷。

二、明確表示你很願意滿足對方的要求

當有人請求你的幫助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盡量給予幫助。但碰上實在無能為力的事,你無法給予對方幫助時,也不要急於把“不”字說出口,不要使對方感到你絲毫沒有幫助他解決困難的誠意,否則,你在別人眼中會是一個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保險公司的小安是處理協調客戶賠償要求的事務的,小安的工作決定他要經常地拒絕客戶的要求。然而,他總是對客戶的要求表示同情,並解釋說,從道義上講他同意對方的要求,可自己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於拒絕得法,小安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同樣,當別人有求於你而你又無能為力時,先不忙拒絕他,而要耐心地傾聽他的陳述,對他所處的困境表示同情,甚至可以給他提些建議,最後告訴他,你實在無法幫他,對方絕不會因此而生氣,反而會被你的誠意所感動。

三、通過誘導對方來達到拒絕的目的

當別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不要簡單地拒絕他,而應該讓他明白他的要求是多麼荒唐,從而自願放棄它。一位業績卓著的室內設計師聲稱,對於用戶的不合實際的設想,他從不直截了當地說“不行”,而是竭力引導他們同意他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一位婦女想要用一種不合適的花布料做窗簾,這位設計師提議道:“我們來看看你希望窗簾布置達到什麼效果。”接著,他大談什麼樣的布料做窗簾才能與現代裝飾達成最好的和諧,很快,那位婦女便把自己的花布料忘了。

四、在拒絕的同時說明還應做些什麼

這一點對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人尤其重要。比如你的屬下向你提出的要求得不到你的滿意答複,你不妨告訴你的屬下的努力方向,使他始終看到希望,與此相比,你的拒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不會挫傷他的自尊心,也不會傷害你與屬下之間的感情了。《成功的人際關係》一書的作者、美國的威廉·雷利博士在談及怎樣處理下屬希望晉職而他本身的條件又不夠的情況時,曾建議企業主管這樣說:“是的,喬治,我理解你希望得到提升的心情。可是,要得到提升,你必須先使自己變得對公司更重要。現在,我們來看看對此還要多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