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總目錄
文史哲
(按期刊順序及欄目排列)
社論
繼往開來奮發有為 開創首都工作新局麵 1-1
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再接再厲做好首都工作 2-1
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開創首都工作新局麵 3-1
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1
以焦裕祿精神為強大動力推動首都建設發展 5-1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1
學好習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首都工作邁上新台階 7-1
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奮發有為地完成好全年的目標任務 8-1
讓核心價值觀在首善之區根深葉茂 9-1
全力以赴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10-1
迅速形成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11-1
大力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12-1
重要文獻
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11-5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龔雲1-27
講好中國故事與構建對外話語體係 向芬1-30
實幹才能夢想成真 顏曉峰1-33
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徐誌棟2-19
科學把握“兩個不能否定” 曹普2-22
弘揚中國精神與中國夢的實現
王璽 陳宇翔2-24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
陳文旭3-13
鞏固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邵丹3-15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理論思考 邢華3-18
讓哲學理性成為領導幹部的看家本領 李丁4-43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張正河4-46
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合作邁上新高度
趙莉 王兆宇4-49
關於改革開放的新論斷 郝清傑5-46
努力做到公正執法 邱水平5-49
以“三嚴三實”錘煉為官之德 左憲民5-51
可持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唐少清6-55
構建現代執政資源體係 許海6-58
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 聶玉藻 金樹東6-6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劉書林7-54
領導幹部要以道德力量贏得人心 馮俊7-57
亞洲安全觀的思想內涵及其世界意義
黃日涵 叢培影7-59
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黃相懷8-46
“中國夢”的內在邏輯 王向明8-49
習近平對中國外交理論的發展 張曆曆8-52
用好傳統文化服務民族複興 楊鳳城8-56
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新境域 顧海良9-64
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歐陽雪梅9-68
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四個重點
梁昊光9-71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全麵深化改革 王莉10-59
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 李萌 潘家華10-62
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特色
高東廣 李大光10-66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姚桓10-70
克服“本領恐慌”的根本之道 葉再春10-73
把從嚴治黨的責任落到實處 王庭大11-56
在嚴細深實上下功夫 宋貴倫11-57
從嚴治黨關鍵在常態化 本刊記者 葉靈11-59
建立治理視域下的現代黨群關係 曹鵬飛11-62
從嚴治黨要實幹 劉智峰11-66
在新起點上揚帆遠航 祝猛昌11-69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
曹普12-59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新表述
董學文12-63
習近平從嚴治黨的辯證法思想研究 殷慶言12-66
中國夢的曆史維度和思想共識
陳誌剛 黃建安12-69
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俞可平1-5
牢牢把握改革的目的 張峰1-9
創新社會治理體製 李強1-14
建設有限有效有責政府 王君琦1-17
關於全麵深化司法公開工作的思考 朱江1-20
穩中求進改革創新 張占斌1-23
在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 盧中原2-9
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周紹朋2-13
以混合所有製經濟為載體深化國企改革
劉泉紅2-16
用改革釋放文化的力量 周文彰3-5
努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係 金元浦3-8
堅持和尊重人民的改革主體地位 張雲飛3-10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
堅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慕平11-17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百年宏偉目標
許傳璽11-20
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楊小軍11-23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
劉學軍11-27
能力與智慧的集大成 胡鞍鋼12-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衛興華12-7
以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 楊偉東12-10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工程 劉川生12-13
依法行政與政府管理方式轉變 鄯愛紅12-16
高層要論
在學習和研究中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傅政華2-5
深刻把握性質地位作用不斷把首都政協事業推向前進 吉林9-5
以理論的力量不斷深化對黨執政的認識
呂錫文9-10
專稿
譜寫首都改革發展新篇章
本刊記者 王梅 鞏琳萌 習偉2-26
為首都全麵深化改革彙聚能量
本刊記者 王梅 鞏琳萌 習偉2-29
建設核心價值觀——人是中心 舒剛3-22
推動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在首都的實踐與時俱進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9-13
理論研究
【政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成就“中國奇跡”的根本
賀亞蘭1-3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 朱繼東1-39
馬克思的“新哲學”新在何處 聶錦芳2-35
協商民主的理論與實踐 龔文婧2-39
當代中國的曆史坐標與曆史使命 郭湛2-42
全麵深化改革築起改革新高度 劉書林3-23
也談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頂層設計”問題
楊莘3-26
中國夢的當代意義 楊生平3-29
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生活中的共同價值觀
張曉林4-16
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 辛向陽4-18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能力結構與建設
蕭鳴政 郭晟豪4-21
提高全麵深化改革的科學化水平 李忠傑5-5
引導群眾認識其利益 韓昱5-11
中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確立與前景 劉強5-14
實現改革觀和改革思維的轉變 許華卿6-5
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 楊雪冬6-1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人談
宇文利 艾四林 王樹蔭6-14
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自覺與自信 劉東7-16
加強總體設計推進改革進程 黃順基7-19
全麵深化改革是實踐性和價值性的辯證統一
朱光好7-21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王東勝 林堅7-24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陳之昌 林明 金蕾蕾8-11
減小改革“內輪差” 鍾君8-14
一種必要的社會治理能力 葛晨虹8-17
打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念基礎
劉陳德9-30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論探析
許海9-35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注重回應大眾關心的問題
王靖華9-3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與啟示
王文鸞10-19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影響力從何而來
李建國10-21
改革的曆史性進轉 邊立新10-24
西方話語陷阱與西方網絡自由 曉禮10-27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家談
潘維 韓毓海 李明 馮剛10-30
誠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中的意義
金民卿11-30
曆史唯物主義對曆史虛無主義的超越
李成旺11-33
要有正確的曆史發展觀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課題組11-35
馬克思服務思想的本質特征與當代意義
汪世錦12-19
毛澤東黨員黨性觀中的真善美 譚國清12-22
新時期良好社會心態的培育途徑 任慧12-25
【經濟】
邁向高收入國家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馬曉河1-42
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多樣化發展
彭海紅1-45
國企分類改革必須對應國資分類監管
高明華2-44
談談家庭農場 朱啟臻2-47
金融改革需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
陳道富3-31
正確處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六大關係
宋潔塵3-35
中國經濟掃描 劉偉4-5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 邱海平4-12
審慎穩妥推進土地製度改革 劉守英5-17
農業要休養生息 李國祥5-20
貧富分化是一道世界性難題 李代祥5-23
當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及中國的應對
丁凱 黃衛平6-17
抓改革控風險保持合理增長區間
張平 王宏淼6-20
地方融資平台運行機製及優化舉措
李聖軍6-23
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的政策建議 郭田勇 陳澄6-25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 李義平7-26
科學全麵認識我國國有經濟的定位
吳文學 祁金利7-29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論談 沈聰7-31
“混合所有製經濟”若幹問題辨析 王佳菲7-34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能否起決定作用關鍵在政府職能轉變 周紹朋8-20
數據時代新興產業的發展契機 馬光秋 藍天8-23
深入推進地方稅製和稅收征管改革
常海龍 徐達鬆8-26
實現沒有水分的經濟增長 陳享光9-40
工業化視角下的中國道路與中國夢 武力9-43
新常態的冷思考 文魁10-35
優化產業結構之憂 趙振華10-38
北京經濟體製改革的經驗與啟示 葉再春11-38
加快構建市場治理新格局 焦誌勇 林鷺11-41
中國在APEC互聯互通中的機會 卞永祖12-27
國際農產品追溯方式的經驗與啟示
李聖軍12-30
以全麵深化改革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毛強12-33
【文化】
探索網絡意識形態的有效治理方式
陶文昭1-53
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意識形態屬性
張京成 劉光宇1-5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基石 張國祚2-58
重視網絡輿情背後的四種心態 劉洋2-60
人民文藝要為人民 仲呈祥4-26
清醒認識西方的文化輸出 張小平4-27
“文化強國”要處理好本土與外來的關係
原偉澤4-29
文化產業融合戰略:一源多用與全產業價值鏈
向勇6-28
城鎮化進程中要保護與發展鄉村文化 蔡楊6-32
周恩來對文化建設的貢獻 劉春秀6-35
文化軟實力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馬歡 燕霞7-37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全媒體傳播研究
陳鬆青 肖倪7-39
加強文化軟實力的研究和運用 李慎明9-17
文化產業特性及其經營啟示 周文彰9-21
儒學的當代新形態 彭永捷10-41
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的現狀與趨勢 魏鵬舉10-43
體育領域的“中國精神” 齊冰 鍾海10-47
拂去塵埃再征戰 金蕾蕾12-36
文化產業不能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張國祚12-39
關於深化全民閱讀的戰略思考 課題組12-41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宏觀思考
濟生12-45
【社會】
對“社會治理”的一點思考 鄭必堅3-38
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與社會管理創新
韓麗麗3-41
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
劉翊 蔡滿堂3-45
推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重點難點和路徑
許光建5-25
完善公眾監督機製推進社會公平正義
金英君 張旭路5-28
家風與當下中國 張頤武5-30
走健康城鎮化之路 肖金成 安樹偉6-49
社會新政:從管理到治理 王名 藍煜昕6-52
重新審視事業單位及其社保製度改革
丁元竹8-29
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三役 朱光明8-32
關於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思考與探索 宋貴倫8-36
讓大數據成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推手
丁元竹10-50
強化互聯網思維推進媒介融合發展
喻國明 姚飛10-54
使農業轉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金三林10-57
我國網絡行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黃楚新12-48
網絡公共意識的自覺與培育 陸俊12-51
【黨建】
陳雲黨性思想探究 劉海飛 譚國清2-50
黨創建前後開展學習的經驗 江大偉2-53
推進城鄉一體化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引領
李麗娜 王靖華2-56
提高黨對全麵深化改革的領導能力 宋福範4-31
調整時期幹部作風建設的經驗啟示 王炎4-34
要把黨的群眾工作常態化 戴焰軍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