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絕無可能孤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知識和信息都要來自別人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但怎樣接受、理解和加工、組合,是屬於你個人的事情,這一切都要獨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選擇。誰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歌德說:“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走為自己開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嚇倒,不為他人的觀點所牽製。”讓人人都對自己滿意,這是個不切實際、應當放棄的期望。
我們周圍的世界是錯綜複雜的,我們所麵對的人和事總是多方麵、多角度、多層次的。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經驗現實中,別人對你的看法大多有其一定的原因和道理,但不可能完全反映你的本來麵目和完整形象;別人對你的反映或許是多棱鏡,甚至有可能是讓你扭曲變形的哈哈鏡,你怎麼能期望讓人人都滿意呢?
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對你看著順眼、感到滿意,你必然會要求自己麵麵俱到。不論你怎麼認真努力,不論你做得多麼完美無缺,也不可能人人對你滿意。不切合實際的期望,隻會讓你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活得太累。
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去展出。畫旁放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塗上記號。晚上,畫家取回畫,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他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畫家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可這次,他要求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標上記號。當畫家取回畫時,畫麵又被塗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僅是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不可能強求統一。討好每個人是愚蠢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與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獻媚別人,還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實實做人上、兢兢業業做事上、刻苦學習上。改變別人的看法總是艱難的,改變自己總是容易的。
有時自己改變了,也能恰當地改變別人的看法。光在乎別人隨意的評價,自己不努力自強,人生就會苦海無邊。別人公正的看法,應當作為我們的參考,以利修身養性;別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響今後生活的心情。
8.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
盲目崇拜會導致盲從。一個人如果養成了這種盲目跟從的習慣,就會變得碌碌無為。
一名佛教徒遇到了難事,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發現觀音像前已有一人在跪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
“你是觀音嗎?”
“是。”那人答道。
“那你為何拜自己?”
“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觀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這是一則有關佛的趣談,它讓人深思,讓人回味。
想來凡人之所以為凡人,可能就是因為遇事喜歡求人;而觀音之所以為觀音,大約就是因為遇事隻去求己吧。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人人都擁有遇事求己的那種習慣,也許人人都會成為自己的觀音!
拿破侖年輕的時候,一次到郊外打獵,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邊一看,見一男子正在水中掙紮。這河並不寬,拿破侖端起獵槍,對準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再不自己遊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裏!”那人見求救已無用,反而更添一層危險,便隻好奮力自救,終於遊上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