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獨立學院會計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財會教育
作者:高欣
摘要:本文以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導向,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實踐,從高級會計學的研究內容和教學現狀入手分析,創新高級會計學課程的教學體係,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獨立學院高級會計學教學質量
一、引言
《高級會計學》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與中級會計學課程教學內容不同的是,高級會計學主要涉及企業特殊的,不常見的會計業務,或是特殊行業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
從會計專業課程體係的構成來看,財務會計應包括中級會計學和高級會計學兩部分內容。因此,高級會計學應是中級會計學研究內容的補充,是中級會計學內涵和外延範圍的拓展。在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體係中,高級會計學與中級會計學的地位同等重要。
二、高級會計學的研究內容
《高級會計學》課程已在高校會計專業開設多年,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會計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新企業會計準則也增加了許多新的業務內容。然而目前,關於高級會計學應涵蓋的研究內容卻沒有達成共識,導致高級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在不同高校,因人才培養目標、教材選擇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筆者對國內財經類院校《高級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梳理,大致包括:企業合並、合並財務報表、所得稅會計、租賃會計、外幣交易與外幣折算、物價變動會計、合夥與分支機構會計、清算會計、衍生工具與套期保值會計等內容。
三、獨立學院會計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製定教學大綱時沒有考慮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展和教育體製改革的產物。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體係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了獨立學院應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理論紮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都應緊緊圍繞這一人才培養目標。
然而,《高級會計學》課程在教學內容選定和教學大綱設置過程中都沒有考慮到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製定與公辦院校同質化。教學任務重,教學內容難,教學效果差,難以實現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教材內容多、難度大,不便於教學使用
目前,關於高級會計學的研究體係尚未形成,涵蓋的內容也不統一,導致各種版本的《高級會計學》教材內容編寫相差甚大,普遍存在內容多,理論性強,解釋抽象、難懂,缺少案例等情況。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在教學大綱的製定、教學內容的選定與公辦院校同質化,教材選用也與公辦院校同質化。使得教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教學內容抽象,教學方式單一
高級會計學研究的是“特殊業務、特殊行業”的會計理論和實務,學生對於這些特殊的經濟業務和行業知之甚少。而教學方式又多是采用針對概念和例題,進行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導致學生對《高級會計學》課程的學習感受多是理論性強,專業術語多,解釋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為應付考試,學生隻能是對例題的死記硬背,失去了學習興趣,影響了這門課的教學效果。
(四)傳統考核方式,弱化了對課程的考核作用
獨立學院對《高級會計學》課程的考核,往往采用卷麵答題的傳統方式。而高級會計學所涉及的部分研究內容具有前沿性和較強的理論性,傳統的卷麵考查方式,無法起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考核作用,弱化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五)師資力量薄弱,難以滿足教學需要
師資力量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隊伍中的新生力量,師資隊伍普遍存在職稱低、經驗少、實踐弱的問題。而高級會計學研究的內容理論性強,業務處理難度大,需要代課教師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嚴重製約了其專業發展。要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入手解決。
四、提高獨立學院會計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依據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選定教學內容、製定教學大綱
獨立學院應以培養地方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為辦學的立足點。因此,對於理論性強、教學內容多的《高級會計學》課程,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應依據當地經濟的發展情況和地方企業經營的普遍業務類型對研究內容進行篩選,分清主次,合理地製定教學大綱。這樣,既能在有限的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又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