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心存“心機”——為人不可太老實(4)(1 / 3)

不可鋒芒畢露

一個人若無鋒芒,那就是庸人,所以有鋒芒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適當的場合顯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應當的。但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運用起來應該小心翼翼,平時應插在刀鞘裏。所謂物極必反,過分外露既不容易達到事業成功的目的,又不容易推動晉升機會。

“花要半開,酒要半醉”,這句話的喻義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不要鋒芒太露,才能防範別人,保全自己,這是很有道理的。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被人立即采摘而去,就是衰敗的開始。

人都是有嫉妒心的,而小人嫉妒心更強,他們更多地表現在妒能嫉賢上。因而,如果你才高五鬥,但不善於隱藏,鋒芒外露,就很容易把別人的鋒芒壓下去,得罪人,並為人所嫉妒,最終可能難保其身。

大文豪蕭伯納從小就很聰明,且言語幽默,但是年輕時的他特別喜歡嶄露鋒芒,說話也尖酸刻薄,誰要是被他評價一句話,便會有體無完膚之感。後來,一位老朋友私下對他說:“你現在常常出語幽默,非常風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你的才幹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麼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這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老朋友的這番話使蕭伯納如夢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斂鋒芒,徹底改過,社會將不再接納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從此以後,再也不講尖酸的話了,要把天才發揮在文學上,這一轉變造就了他後來在文壇上的地位。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平時鋒芒畢露會使我們眾叛親離,走進死胡同,而適當地收斂鋒芒,將才華用在有用的大事上,積蓄力量,必然能有光輝的前途。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後,想拉蔡鍔入夥,便以組閣為由,召其進京。蔡明知是調虎離山之計,整天飲酒狎妓,在八大胡同流連忘返。盡管如此,袁仍不放心,每天都要派密探監視蔡的行蹤。不久,袁氏稱帝,蔡內心作痛卻不動聲色,他曉諭部下擁戴帝製。不但如此,蔡還整天與袁氏幫凶六君子、五財神、八大金剛等人周旋,甚至幫助籌備登基大典。袁氏疑慮稍減,拿出巨款收買蔡鍔。蔡暗中把錢存下以作日後大舉經費,表麵上更是沉溺於酒色,還經常留宿名妓小鳳仙之處,甚至為口角鬧到法庭要與夫人離婚。這下子,袁世凱放心了,把密探全部撤掉了。對此,蔡仍無什麼反應,反而整日忙於廣置田產,修造房屋,收集古玩,連公府召見也難得一見蔡將軍的影子。

一天傍晚,蔡鍔在小鳳仙的住所舉行宴會,邀請六君子、五財神等高朋好友,席間歌聲笑語、猜拳行令,一派花天酒地。蔡將軍大飲大嚼,興致欲狂,終於酩酊大醉,來賓們也酒意十足,暢然散去。次日天未破曉,小鳳仙推醒蔡鍔說:“時間已經到了。”蔡將軍悄然離去,赴天津,去日本,轉道海上至雲南。雲南獨立後,其他各省繼起響應,人們方才領悟其韜光養晦之計。蔡將軍之所以縱情聲色,購置田產,與妻子離婚等等,都是故意掩飾自己的真實麵目,麻痹老奸巨猾的袁世凱,為以後脫身做掩護。

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得收斂,是許多有“心計”者在宦海周旋中的法寶。收斂,並不意味著退縮,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是錐子,也得藏著點。

有些人可能喜歡平淡從容,有些人可能喜歡鋒芒畢露。而我們發現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人共處,而鋒芒畢露的人則沒有什麼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的前途。

明察洞悉,慧眼識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有經驗的人多能觀天色而知風雨,有智慧的人大多懂得察微知著。善於透視他人的內心,對別人的意圖洞若觀火,當是做人的智慧所在。懂得用人之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