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車禍(2 / 2)

在得到了市委書記的親自批示下,群眾很快離開了,留下了一地的橫幅和標語,市委又得到了暫時的寧靜。

而這件事很快在網絡媒體上進行了大肆報道,報道都是諸如“政府官員宴後夜行致無辜群眾慘死”之類的吸人眼球的標題,這讓平南市委的寧靜並不平靜。

5天後,聯合調查組的調查結論出來了,農業局的科長參加的是一個同學的生日聚會,聚會當天並未飲酒,在事故發生後,交警第一時間抽取了這名科長的血液,送到了市人民醫院進行了化驗,並沒有任何的酒精成分。調查組查閱了當時的視頻監控錄像,農業局的科長是正常行駛,而電瓶車則是闖紅燈,當時的車速達到了45km/h,已經嚴重超過了電瓶車20 km/h的限速,經過對電瓶車的檢測,這是一輛經過改裝過的電瓶車,最高車速可以達到80km/h,而農業局局長的車剛剛經過了年審,也沒有任務的安全隱患。電瓶車的駕駛員是參加了一個朋友組織的聚會,聚會上喝了接近1斤的白酒,在事故後檢測的血液裏酒精含量達到了200多毫克/百毫升,屬於嚴重的醉酒駕駛,電瓶車駕駛員在當時也沒有戴頭盔等安全防護裝備。農業局的科長在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撥打了急救和交警的電話,為電瓶車駕駛員的搶救提供了必要的幫助,雖然本人不懂急救知識,但並未移動電瓶車駕駛員,破壞現場。

市紀委的調查結果是,當時的交警責任判斷完全正確,而且當時也並不知道雙方的身份,在當時的記錄單上所寫的事故勘驗筆錄也和監控所看到的情況一致,而交警提出讓農業局科長為死者提供一定的人道主義補償,也完全是出於一種幫扶弱勢的觀點。

最後公安局對當天信訪的人員進行了排查,死者是在平南一個建築工地上打工的農民,讓人驚訝的是上訪者裏麵隻有六個人是死者的家屬,在與何建新談話的兩人中居然沒有一人是死者的家屬。

顧維城看到這次的調查有很多醫院做出的證明,不論是當時的檢測還是後來的再驗,結果都是一樣的。而眾多的監控視頻也證明了調查結論的最終指向,連飯店的監控也可以看到這個農業局的科長確實沒有飲酒。

“法律不容任何人來踐踏,誰要以個人私利來要挾政府、綁架法律,那就請法律來主持公道!”顧維城堅定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