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哥,說實話,沒有想到我和你一個市委常委能在一張桌上吃飯,就我們兩人,而且你真的很讓我佩服,這是心裏話,是實話”鄭和平明顯喝得有點高了,江湖氣勢也隨之而出。
“何大哥,其實你找我來,你我心裏都清楚,你的侄子我是關照不到的,我就是這樣一個小角色。你想知道的問題,我可以告訴你,顧維城,現在的平南市委書記,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一個宿舍的,大學時,我是他的班長,僅此而已”鄭和平的醉話證實了何建新之前的所有推斷。
“原來你和顧書記是大學同學啊”何建新還是要刻意保持自己的一種未知感。
“我總覺得顧書記和其他的領導不一樣,總有一種神秘感,最近平南在流傳的市委書記吃食堂、給飯錢的事不知你聽說了沒有?我當時就在他身邊,這種事在以前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才是顧維城”鄭和平非常了解自己的這個老同學。
“顧維城家裏沒有什麼大背景,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他是一步步自己走到今天的,靠的都是他的本事和能力,他是很有思想的人,他對政局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他不喜歡一成不變,他喜歡創新,但也不是胡闖亂試,他喜歡調研,摸清底數,找到根子,從根本上去破解難題,我想,這是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保持聯係我所感覺到的”
調研,這是一個多麼熟悉的名詞,這本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種優良傳統,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做出的那麼多偉大決策,哪個背後離開了深入細致的調研,而如今呢?調研越來越遠離基層和實際,遠離群眾和問題,多少官員去調研不是一路人馬,風風火火,看個穿了花衣服的樣板點,聽聽文采風揚的彙報,報喜不報憂已經成為了慣例,看不到基層、看不到問題,很多決策都是一幫筆杆子坐在辦公室挖空心思想出來的,有些數據都是瞎編胡造,估摸著來,下任務、下指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就是不能比上一年少,還要按比例提高、增加,所以導致很多地方隻能搞泡沫政績,把腦袋鑽進政治數據的漩渦不能自拔。何建新在腦海裏思考著這些年來的經曆,每年都有無數次的調研,但有哪一次的調研之後自己親自去研究和分析,有哪一次動手寫一寫調研文章,自從當了市委秘書長後,看看文件,憑經驗斷一斷,出去走一走,帶回來的除了一大堆裝訂精美的彙報材料和圖冊之外,一些基層的真實情況確實離自己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