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正確答案(2 / 2)

白舒武哪裏聽進去,繼續說:“這句話有三種斷句的方法,一種是剛才郭小石娘娘腔說的,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有另外兩種斷句法子。一種讀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一讀,意思就有了變化,與剛才一種讀法的意思截然不同,意思變成了,對於老百姓,可以做的事情,讓他們順其自然自由地做,不可做的事情也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語文老師發現白舒武講得不無道理,也就讓白舒武繼續講下去,臉色也稍微溫和了許多。

白舒武繼續說道:“還有一種斷句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兩句話出自於《論語?泰伯》。結合原文前三句“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兩句話可以理解為,詩歌、禮教、樂歌是好東西,如果老百姓已經掌握這三樣東西,就讓他自由地發揮下去,如果沒有掌握的話,就繼續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這三樣東西的重要性。”

這時候老師言不由衷地拍手讚道:“白舒武說得很好!其實白舒武想到這些意思,我們的前輩都想到了,隻不過我們前輩的經過一番探討,發現郭小石的那種讀法更貼近孔子的意思!所以正確的答案隻有一個!”

白舒武冷笑道:“老師這麼說,我就沒話說了。”

畢竟是應試教育,白舒武也沒有必要跟這個製度較真。白舒武之所以較勁,是看不慣老師說他“不懂裝懂”!

接下來,語文老師話鋒一轉說道:“言歸正傳,我們回到課堂上來。上次第一次月考,韓小石考了全班第一,但作文分卻扣了十多分。我統計了下,發現大家的作文普遍偏低。所以,這次我特地想在這節課講下作文的寫作方法。”

很快,白舒武迅速厭倦了這種依葫蘆畫瓢的講課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老師講課實在是太老套太古板,一邊說作文的寫作要則,卻又說寫作文要真情實感不拘一格;剛說作文切忌空洞無文一味說言道理,轉過話題便指出寫作文要邏輯清晰有條有理,等等。諸如這些顛三倒四、忽左忽右的話讓人聽起來很不知所雲。

白舒武心裏頓時想起了一個壞主意,準備要好好教訓下這個自以為是的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作文題“以森林被砍伐為背景,寫出大自然需要嗬護的主題”。

白舒武咬了咬筆,搖頭晃腦地寫出一首詩歌來。

這首詩不是白舒武首創,而是後世人所寫的,白舒武隻不過更改了一些詞句,總的說來,白舒武記憶力不差,寫得十分暢快,用行雲流水來形容也不為過。

“老師,我寫好了!”白舒武舉手說道。

“好啊!讓我看看!”語文老師快步走到白舒武麵前,接過白舒武的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