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丫沒有媽媽管,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動不動就和爸爸鬥氣,還常常為此絕食。總的說來,韓小丫童年的家庭生活有些灰暗。
韓小丫覺得自己的家是個打氣筒,而她自己就是那個被充飽氣的氣球。每天上學,韓小丫都會把氣撒在同班同學身上。
這樣一來,韓小丫的同班同學大都對她產生了恐懼心理,不喜歡跟她一起玩,一起玩遊戲。漸漸的,韓小丫的朋友越來越少。同學們都毫不客氣地稱她韓小丫,不叫韓小雅。在南鍾市“丫”字有些貶義,這個字可以組成很多帶有汙蔑的詞語。比如,“銼丫”,是一種男女#交#合的壞話(這可能與“丫”的象形字像個待受愛少女的有關)。由此可見,韓小丫特麼不招人待見。
直到有一天,老師在班上問道:“因為有些原因,韓小雅的同桌要換位置。同學們,有誰願意跟韓小雅當同桌嗎?”
老師說完,同學們紛紛靜默不語。
沒有人願意當韓小丫的同桌。
當然,還有一個人舉起了手來:“老師,我跟她在一起吧!”
白舒武說這句話的時候,很是不情不願。他也挺討厭韓小丫的,但還是腦子一時進了水,舉了手。
落魄受窘的韓小丫看到舉手的不是別人,正是白舒武,很有抵牾,還鬧別扭道:“老師,我不要……”
不過,這隻是一個女孩子給自己台階下的本能反應。接下來,曆史證明,隻有白舒武能夠接受這個艱巨的任務。再也沒有人能夠像白舒武一樣接受韓小丫的虐待了!
因為這個事,班上的很多女生對不怎麼起眼的白舒武另眼相看。
此後,韓小丫一有不爽,就把氣撒到白舒武身上。白舒武快要奔潰到向老師告狀的時候,一件小事讓白舒武心生轉變。
有一次,兩人一起放學回家,碰到幾個高年級的學生。一個高個子要敲詐白舒武手上的口琴。這個口琴是韓小丫要求拿來的,也是韓小丫小時候的專有玩具。
遇到打劫這種事情,慫人一般會乖乖雙手送上,牛人會跟打劫的人拚個魚死網破。白舒武算起來,既不是慫人,也不是牛人,他說了句:“為什麼?”
“給不給?”高個子又問道。
“不給!”
“那想打架?”
“不想。”白舒武搖了搖頭,一副憨厚的樣子。
白舒武不肯交出口琴,被打了一拳頭。這時候韓小丫冷不丁撲在高個子的下懷,竟然一口咬中了那個高個子的雞#巴。
雖說那口琴最後還是被搶走了,但是白舒武還是感到這個女孩子擁有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衝韓小丫咬人家雞#巴這一招,白舒武不能不佩服她的功夫恰到好處。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白舒武那天實在被打疼了,抱在韓小丫懷裏哭得稀裏嘩啦的!
起初,韓小丫還抱著白舒武說:“不哭,不哭,乖!”
那個時候,白舒武覺得韓小丫離自己最近。但很快,韓小丫突然推開白舒武,沒有說什麼話,就走了。
這也難怪,韓小丫自從得知自己是個孤兒後,心情也如陰晴表般不可捉摸,性格也由開朗漸漸走向孤僻。她甚至憎恨“韓小雅”這個名字,她覺得這名字肯定是白致遠或者舒安琪起的名字,不是自己的親生爸爸媽媽起的名字。很顯然,這些都是韓小雅瞎猜的。如果讓白舒武的爸爸白致遠替她起名字,那肯定是若蘭、如芷之類的名字,絕不會想出“小雅”這樣太雅又太俗的名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