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默默耕耘寫幾歌(1 / 1)

小腳印

文/劉暢(河北定州市)

當人們問我,童年都看過什麼書的時候,我覺得很慚愧,因為那時很少有書讀。然而,我的母親會唱很多原始的民歌和童謠。那時爸爸每天很晚才下班,媽媽就唱著一首首優美的民歌哄我入睡。我喜歡像“小小子兒”“做門墩(dūn)兒”“哭著鬧著要媳婦兒”和“小老鼠,上燈台……”之類的童謠,並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很深很深的烙(lào)印。

那時候,媽媽在家一邊納鞋底,一邊哼唱童謠。我就坐在媽媽身邊,一邊聽,一邊學,等同院的哥哥姐姐放學回來,讓他們給我講課本上的故事,像什麼《烏鴉喝水》《狐狸和烏鴉》等。很多年過去了,那些故事情節我仍記憶猶新。不管是烏鴉的聰明,還是狐狸的狡猾;不論是說謊話的孩子騙人騙己,還是駱駝和羊的各有所長,都給我留下很深的記憶,受益匪(fěi)淺。這不單讓我懂得做人要誠實,並喚起我對知識的渴望。

轉眼到了上學的年齡。當拿到真正屬於我的課本時,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被書上的一首首詩歌迷住了——“滴答,滴答,下小雨了。種子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小河流過我門前,我請小河站一站。小河搖頭不答應,急急忙忙去澆田……”我讀著這些歡快的小詩,心裏想:我要是能寫出這樣的詩來該多好啊!

1984年,我由作曲改行寫起了兒歌,至今已在《中國少年報》等全國近三十個省市的百餘家期刊畫報上發表各類兒童文學作品數千(首)篇。我也多次榮獲中宣部和北京、湖北、河北等多個省市的兒歌多項大獎。

我是唱著別人的歌兒長大的,所以,我要在我的有生之年為孩子們寫更多、更美的好詩歌和兒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