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享有的美譽。
“四大美女”分別是:(沉魚)西施、(落雁)昭君、(閉月)貂蟬、(羞花)玉環。
可除了美貌以外,她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身邊的男人,地位顯赫。
西施,作為四大美女之中,出名最早、影響最大的古典“四大美女”之首,自然也有著不同的往事。
因為她與春秋時期的一些著名典故有關,比如勾踐的臥薪嚐膽就與她息息相關。
其實隻要是人都有一些缺陷,所以古代人與現代人的不一樣,姑且不論。
西施從小就天生麗質,但因為家裏窮買不起銅鏡子,所以就在小溪邊打扮,可誰曾想卻讓水中的魚兒不好意思露頭,因此得名“沉魚”。
為了體現西施的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也被周圍的鄰居女孩模仿,所以有了“東施效顰”的典故。
西施是越國人,曾經有一個越王,名叫勾踐(夠賤),人如其名。
有一年,吳王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夠賤)主動向吳國求和,最後勾踐(夠賤)、大夫範蠡去到吳國做奴隸,做人質,幾年之後才將他們放回越國,於是就有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複國的典故。
但真的是這樣嗎?
大家都知道打戰靠的就是實力,多年前的吳王闔閭,再一次對越國作戰中死去,所以輪到了他兒子夫差即位,這一點可以看出雙方的實力,應該不像上下。
而吳王夫差為了讓自己記住報仇雪恨,叫人時時刻刻提醒他,所以在吳王夫差每次經過宮門的時候,手下的人就會扯開了嗓子喊道:“夫差!你難道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大仇嗎?”。
所以在過了三年以後,由伍子胥操練兵馬,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
不過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範蠡(lǐ)。
而範蠡對越王勾踐說:“吳國這次練兵三年,是下了大決心來報仇,形勢凶猛,咱們還是守住主城,先不要跟他們作戰。”
但越王勾踐不大同意,一定要去跟吳國拚個你死我活,結果大敗。
越王勾踐逃到會稽,最後被吳軍圍困,勾踐沒有了辦法,隻好跟範蠡商量說自己當初沒有聽他的話,現在十分後悔。
於是範蠡就建議勾踐投降,最後由文種找吳王夫差投降。
而勾踐為了東山再起,就給吳王夫差送去西施與鄭旦兩個美女,想要用美人計去迷惑吳王夫差,好讓勾踐有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所以這個典故中,隻是表現了西施這位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至於勾踐的臥薪嚐膽,是一次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周天子召開的諸侯會議,類似於召集各地領導開會),而這次吳王夫差盡率精銳而出是準備對付晉國,吳國隻有老弱,最後被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打敗吳國。
一聽這個消息,吳王夫差立即倉促與晉國重新定盟,立即抽兵返回,不過連戰不利,不得不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