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鬥可以出現在戰場,但戰場不是一個人的決鬥。
而且根據黃子軒得知的情況,兩軍在混戰中,雙方的將領也要尋找對方身份相當的人,來進行較量,士兵對士兵,隊長對隊長,將軍對戰將軍。
對於這些,黃子軒沒有一點是讚同的,他認為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必然就應該戰術先進,指揮官的職責就是排兵布陣,根據情況臨機應變,根本就無須親自上陣殺敵,因為他要做的不是勇士,而是統帥。
因此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時候的軍隊,往往重戰略而輕戰術,同時忽略對先進武器的大量研發,導致部隊本身的戰鬥力較差,很容易引發混戰,在不同程度的混戰中,擊殺對方高級指揮官,就是有利於己方戰局,也有利於個人功績,因此無論將領還是士兵,都希望打將,而不是打兵,所以在一場大規模的混戰中,名將一般都是會死於亂軍之中。
這是一種戰爭思想上的倒退,但這主要是因為,大諸侯的軍隊以小諸侯的軍隊和將領為主,士兵缺乏統一的編製和足夠的集體訓練,因此難以組成複雜而靈活的陣形,太過於注重將領一個人的身上所造成的後果。
所以對於這一點,黃子軒率先做出了改變,首先他就向神機師的兩支步兵千人隊,要求步兵在近戰時候,必須以方陣為主,作戰時必須依靠團隊的整體配合,時刻注意保持隊形,就算小隊的隊長陣亡,立即由副隊長補上指揮的位置,副隊長陣亡,由隊伍中年紀最大的人統領指揮,這樣就不會造成內部引發的混亂,因此很難被對方攻破,就算第一梯隊的步兵方陣被突破,全軍也不會是死路一條。
如果有違令者,將按照逃兵的軍法來處置!
這樣一來,就算神機師的某位基層指揮官,不在自己的指揮位置上,士兵們也不用擅離位置,去尋找自己的基層指揮官,也不用去尋找對方的指揮官來廝殺,步兵的方陣才是冷兵器時代,威力最大的武器,因為昔日的羅馬帝國,就是在其衰亡之際,依靠步兵的陣形,最後戰勝了強大匈奴鐵騎。
但是對黃子軒提出的這一點,神機師軍中還是有絕大數的軍官表示反對,可黃子軒隻用了一句話,就徹底將他們的最給堵上,因為黃子軒是這樣說的。
“神機師不是一般的步兵部隊,所以你們必須聽我的,不然就離開神機師隊伍!”
黃子軒的這句,是在以權壓人,但最後誰都沒有辦法起來反駁他,畢竟在幾天以前,他們這群人還沒有見過,能夠在距離百步以外,利用手中的武器,成功的將敵人擊殺,但是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絕對聽從黃子軒的,其中就有副統領葉振寧,因為出生在世代戎馬生涯的家族中,葉振寧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而這一切直到戰事的全麵開始後,他才充分意識到,黃子軒說的話,有多麼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