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章:偉大的新時代(第三更)(2 / 2)

古代時期隻所以不注重騎兵,完全是因為騎兵的戰鬥力有限,但黃子軒知道,那是因為他們缺少一樣關鍵武器。

在中國古代曆史中,漢代是中國古代曆史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其初步奠定了中國後世2000年的大致疆域,從此也使得“天下一統”的觀念深入漢民族的內心深處,並且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對周邊地區,甚至遠至中西亞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次使中國作為一個穩固強大的帝國,登上世界曆史的一級競爭舞台。

漢朝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於其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這一力量的最重要來源就是征善戰的騎兵部隊,而對於騎兵來講,非常重要的就是馬具,其最關鍵的馬鞍和馬鐙,不過中國曆史學界對兩漢時代,尤其是西漢時期,是否存在這種看似簡單的馬具之一,是否存在爭議很大。

因為長期以來,始終沒有在考古過程中,發現西漢馬鞍和兩漢馬鐙的實物,以及雕塑、繪畫等方麵的有力證據,並且大部分傳統觀點是認為,在西漢時期,馬鞍、馬鐙未出現。

馬鞍和馬鐙是一全套馬具,這算是繼馬嚼和韁繩之後最重要的古代發明,在沒有馬鞍、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雙腿始終夾緊馬的腹部,才能使得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於摔落,但這種方式在黃子軒看來,很是不可靠,首先是長時間騎馬人們會容易疲勞,同時在奔跑的馬背上,也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和作戰。

因為在近戰過程中,騎手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刀劍和長矛,進行劈砍或刺殺,一旦落空或者雙方兵刃的撞擊,都隨時會令騎手從馬上滑下下來,因此古代時期騎兵除行軍速度上占有優勢以外,其戰鬥力遠不如腳踏實地的步兵,所以在騎兵到達目的地以後,往往立即下馬作為步兵,投入戰場。

這是一個偉大的革新,馬鞍的出現,讓兩端從平坦轉為高翹,限製了騎手身體的前後滑動趨勢,提供了縱向的穩定性,特別是在配合馬鐙的使用,通過固定雙腳提供橫向的穩定性,同時在馬鞍的協助下,將人和馬結為一個整體,使得騎兵利用馬匹的速度,進行正麵衝擊戰鬥成為一種可能。

既然黃子軒知道馬鞍和馬鐙的巨大作用,他為什麼沒有向周幽王進言呢?

那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會參與某一場戰爭,再說了凡事留一手,這也是他的處事準則之一。

離開皮革工坊,黃子軒並沒有立即去店主所說的富臨門皮革行,而是先前往西城的老牛兵器鋪,因為按照約定,今天是鐵質大砍刀的交付日期,這也是他為什麼帶多名羌族士兵外出的原因。

(關於春節的更新問題,首先驀物保證不會斷更,如果年三十至年初二,更新的比較少,請大家諒解,但隨後一定會補上,二月份更新三十萬字,這是驀物的承諾!謝謝大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