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政府的財政收入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關於這個問題,看法並不一致。財政收入越多,為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就越多,從這個方麵來說,政府的財政收入是越多越好。但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多了,必然會擠占百姓收入增長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的財政收入越少越好。其實,無論是哪國政府,都應該將財政收入和支出控製在合理的水平上,並將財政的錢花在“刀刃上”,這樣無論政府還是百姓都能從合理的財政政策中得到實惠。
【知識鏈接】
財政預算
也稱為公共財政預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分門別類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類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透過公共財政預算,可以使人們了解政府活動的範圍和方向,也可以體現政府政策意圖和目標。
加州為什麼從“富”走向“負”——財政赤字
【軼聞趣談】
2008年12月1日,加州(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施瓦辛格正式宣布加州進入財政緊急狀態。當時預計,在18個月內,財政赤字將增至驚人的280億美元。施瓦辛格試圖雙管齊下,通過增加稅收以及削減開支,來解決政府的財政赤字。
加州作為美國的經濟第一大州,難道加州政府隻有“破產”這一條路?是不是會有債主闖進州政府大樓,扛走一個轉椅抵債呢?不會的。
根據美國法律,各州“自負盈虧”,聯邦政府隻在自然災害等危急時刻才出手。因為美國的政府就像公司,遠沒有中國的政府那麼莊嚴偉大。既然是公司,經營就有好有壞,有時投資成功,收益很好,有時投資失敗,血本無歸。政府欠債還錢,申請破產保護,第一倒黴的是老百姓,裁員、加稅和減少公共福利設施;第二倒黴的是政府債券投資人,他們可能要血本無歸了。至於政府的行政部門,大可不必擔心他們會關門大吉。
美國聯邦的破產法律有一個特別的章節,第九章——政府重組破產保護。申請政府重組破產保護,在美國也不是稀奇的事情。自1937年聯邦破產法的政府重組破產保護程序實施以來,美國先後有600個地區政府使用過這個程序並“幸免於難”。
【經濟學聊天室】
當政府財政收入少而支出多的時候,就會出現財政赤字。就是說政府的支出大於收入,形成一個差額。相反,如果政府財政收入多而支出少,也會出現一個差額,那叫財政盈餘。對政府而言,有收入又支出,就一定會有赤字或盈餘。一般而言,現代政府都喜歡“寅吃卯糧”,但是在克林頓主政美國時,美國竟出現了曆史上少有的財政盈餘。
在克林頓入主白宮的8年內(1993~2001年),美國就業形勢一片大好,新增加的就業機會遠遠多於除卡特之外的任何一位二戰後的美國總統。此外,克林頓也很會抓住時機,他在美國人均收入漲幅停滯多年,剛剛出現上升勢頭的時候適時決定增稅,結果使聯邦政府的收入出現了大規模的盈餘。最終,克林頓憑著自己手下一個最小規模的政府機構,實現了自約翰遜總統時期以來美國GDP最強勁的漲幅,也使美國政府自杜魯門總統以來,首次真正地出現了財政盈餘的局麵。
但是,在當今世界各國,財政盈餘的很少,絕大多數國家政府出現的都是財政赤字。如果國家財政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麵,那麼這種支出差額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需用紅字書寫,這也正是“赤字”的由來。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