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稅務會計概論(1)(1 / 3)

1.1會計與稅收

1.1.1會計與稅收的相互影響

雖然會計與稅收產生的曆史背景不同,但會計與稅收有著天然的聯係。

1.會計對稅收的主要影響

會計與稅收有著不解之緣。不論是在稅務征管方麵,還是在納稅人方麵,稅收與會計都是息息相關的。現代稅收離不開會計,離開會計的稅收將是一片混亂的;同樣會計也必然會涉及稅收,並總是和稅收密切相關。

稅收製度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借鑒了越來越多的會計思想和會計技術而日趨成熟,可以說,現代稅收製度是借助於會計理論才得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會計對稅收的這種影響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麵:第一,由於企業會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正確計量期間收入、費用和利潤,同時計算應繳納稅金也是企業會計的重要任務,會計要為納稅人計稅、繳稅和籌劃服務,因此,企業的稅收活動理所當然地要模擬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第二,在計算會計利潤上,通過促進稅收法規和企業會計實務的一致性,將兩者的矛盾減小到最低限度。這些影響與稅法本身一樣,既具有刺激性,也具有惰性,它是激發各國不斷協調稅收與會計關係的內在動力。

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權製度的變遷息息相關,財務會計規範逐步建立,會計對稅收的影響更是日趨明顯。如折舊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租賃費用、商譽等的會計確認、計量程序和方法被稅法所借用或認可的地方隨處可見。所以,稅收對會計方法的依存關係已經被普遍接受,稅法正是由於不斷借鑒和采納新的會計方法而逐步走向成熟的。時至今日,會計核算仍是稅收征納的基礎,查賬征收仍是主要的稅收征管模式,會計對稅收的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2.稅收對會計的主要影響

稅收既受到會計的深遠影響,又強烈地反作用於會計。稅收對會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3個方麵。首先,世界範圍內稅法的差異性引起會計程序與方法的改進並導致世界各國會計準則的多樣化。同時,稅法的改進和不斷完善也大大推動和規範了會計操作實務,從而導致了對公認會計程序與概念的修正和發展。其次,稅收基於減輕稅負而為會計政策選擇提供了動力,從而影響了會計運作模式及財務結果。第三,世界範圍內稅法的差異性及現實納稅義務的要求,如稅額計算、納稅申報和稅收籌劃均需要借助會計技術和程序完成,更凸顯了會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在引導會計朝著協調稅法的方向發展,因為稅收對會計的這種影響最終隻能形成以稅法為導向的會計,即會計要依附、受製於稅法,而不可能相反(因為各國都遵循“稅法至上”原則)蓋地.稅務會計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3.會計與稅收關係導向的新發展

會計與稅收之間的關係是極為微妙的,既緊密聯係又相互獨立。相比而言,會計立足於微觀層次而又影響到宏觀領域,而稅收立足於宏觀層次而又作用於微觀領域。會計與稅收之間既存在差異性又相互影響。從目標角度分析,會計目標的定位是“受托責任觀”,以實現客觀、公允、透明的信息披露為己任;而稅收的目標則是保障財政收入,調節經濟,兼顧稅負公平,有著與會計迥異的目標取向,從而導致會計與稅收會對同一經濟行為或事項作出不同的規範要求。

基於這種情況,並沿著這一線索,會計與稅收不斷博弈,在經濟領域逐步出現了會計與稅收關係的新導向——“會計從稅”模式,即會計隨著稅收的要求而鬆動、搖擺、遊走。在會計與稅收相對分離的情況下,稅法的權威性和強製性強於會計製度,稅收處於強勢,會計處於弱勢。當會計製度與稅法之間存在矛盾或衝突時,納稅人勢必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以遵從稅法的約束。

1.1.2稅會關係模式

1.會計與稅收的適度分離

1)會計與稅收相分離的本質與要求

由於會計與稅收在目標取向、基本前提及原則性要求等方麵存在廣泛差異,為有利於規範和貫徹會計製度和稅收政策,會計與稅收的適度分離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在我國,要使會計製度得以很好地貫徹,並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就必須遵循會計和稅收相分離的原則。劉玉廷.《企業會計製度》的中國特色及與國際慣例的協調。

所謂會計與稅收相分離,是指會計製度與稅法不一致或存在矛盾時,應按會計製度及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核算;在履行納稅義務時,必須按稅法的要求,進行相應的納稅調整處理,但並不調整原有會計賬簿記錄和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因此,稅法比會計製度更具有剛性,在處理方法和程序上很少給納稅人自由選擇的空間;同時,稅收製度的要求和責任也遠遠高於會計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