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狂歡者的遊戲(2 / 2)

“還有兩次機會。不行就扔!”我淡定的提示道。

低著頭數著自己身邊的籌碼,我用餘光看著盧少夫的表情。當我發現盧少夫的眼睛有點小抽搐時,我立馬拿起手中牌。在我這個動作的刺激下,還沒等我做出動作,盧少夫立馬將牌扔了出去!

完全在我的算計之內。盧少夫為了能夠獲勝,開始產生了保守心理!

第四把,我終於等來了好牌。我趴在桌子上笑了笑,因為我知道,我已經勝券在握了。盧少夫這把必定跟。

果不出所料,盧少夫果然沒有動用他的棄牌權。當我把一把順子扔在桌子上後,盧少夫已經渾身癱軟的坐在那裏。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為何會這樣。隻是,他如果冷靜一下,自然可以想通,隻可惜,他是一個狂歡心理行為者,他沒辦法控製自己!

我第一次故意的一笑,從而讓盧少夫對我產生首因效應,以為我在賭牌的時候很奸詐。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麵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係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反之,對於一個初次見麵就引起對方反感的人,即使由於各種原因難以避免與之接觸,人們也會對之很冷淡,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在心理上和實際行為中與之產生對抗狀態。

我和盧少夫雖然不是第一次見麵,可是,我在賭桌上,卻是和他第一次交手。對於他來說,解救高萬媛的那次,並不是過多的交集,或許,他都壓根不清楚我的個人外形,而這一次,是真真切切的互相認識,所以,從我的第一次狡詐的笑中,他就開始對我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我第二次連續幾個“哎”,讓盧少夫對自己的首因效應產生動搖,從而迷惑盧少夫的判斷!讓盧少夫在抉擇的時候,產生很不堅定的心理。

而瞳孔變化,則是人對興奮刺激源的一種直觀的變化。這一點的觀察,也正是我所擅長的!

而那個聳聳眉毛,則是我在提醒盧少夫,第一次的首因效應現在還起著作用呢,在潛意識中暗示盧少夫要認真思考,不要太過於衝動,以免中了我的全套。我這一套真真假假的行為表情,從而讓盧少夫徹底的思維混亂!

這一切最終導致盧少夫最後的心理崩潰。根據賭徒心理,盧少夫是絕對不可能等到最後一把了。因為他的心理防線崩潰了,他的思維模式混亂了。他不知道最後一把牌是不是更加離譜,更加不好把握。作為輸到頭暈的賭徒,他必然把賭注全部下在這一次,而不是未知的下一次。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機製反應!正如在籃球比賽中,當一個球隊落後之後,他們不會還繼續穩紮穩打的兩分進攻,而是開啟三分雨模式。就算三分球命中率沒有兩分球高,可是,他們也不願意把最後全部變成垃圾時間!

“那麼,你輸了!你該知道,你要回答我的問題了!”我重重的點著桌子,用一種勝利的姿態,高傲的看著盧少夫。這個表情,是剛剛到了審訊室時,盧少夫做給我看的,而我現在送還給了他。

“你想問什麼?”盧少夫就像被閹割的公雞一般,徹底沒了鬥誌的坐在那裏,他兩眼無神,隻是麻木的盯著桌麵上的籌碼。

“你模仿的那個連環奸~殺者,到底是誰。”我不在拐彎抹角,我要給他形成壓迫感。

他哼的冷笑一笑,抬頭看了看我:“先前你的賭注中,說明了辦不到的事情,提問也是沒用的。那你認為,我會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知道這個問題,你當然不會回答。但是,你拒絕了我這個問題,作為一個願賭服輸的人,你絕對不應該拒絕我下麵一個問題。對不起。”

我看見他的臉上抽搐一下,而目光卻變得堅定,這是一種狂歡者最後的自尊,他不可能繼續拒絕了。

我攤開手,示意道:“告訴我,你能描述關於那個人,多少的線索給我們,或許,這也是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你說我猜!接下來,你打算描述那些東西,好讓我繼續玩這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