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霍桑效應(2 / 2)

“什麼亂七八糟的!”

我當然明白唐琳說的什麼,我當初跟他們講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比如讓員工將自己心中的不滿發泄出來;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霍桑效應的基本條件是,重要的工作環境屬性能夠被大量捕獲,沒有暗藏的或隱晦的信息。

對此,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以及他的助手們所做的解釋是,受試者對於新的實驗測試會產生正向反應,即由於環境改變(研究者的出現)而改變行為。所以績效的提高,並非由實驗條件造成,而是自身的反應。

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從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謊言和誇獎真的可以造就一個人;從自我的角度,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被關注者會產生一些質的變化!

“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被關注者會產生一些質的變化!”我的腦海中重複這段話,這讓我都有些出神。

唐琳拿著手在我的眼前晃了晃道:“亮哥,你談個戀愛,不會真的把自己太傻了吧。”

“扯淡,我是那樣的人嗎。我是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霍桑效應又稱宣泄效應。同時重點強調外界關注對於自我心態的影響。如果這個人放火,是為了故意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找到宣泄點呢?”

“故意引起別人的關注,然後進行宣泄?”唐琳不假思索道,“那他為什麼不直接跳出來,這樣不更好的引起別人的關注呢?”

我搖搖頭:“如果那個人僅僅是希望火這個東西引起關注,而並非是自己呢?所以,他才不願意跳出來!”

“你的意思是說,對方隻是希望別人關注到火這個因素?”

“是的,有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雖然發生了四起火災,但是,這四起火災都沒造成人員傷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是刻意縱火,他的真實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製造傷亡事端。他隻是把火這個元素不斷的提及!”

“在這家超市,肯定以前發生過什麼跟火有關的故事!”唐琳如夢初醒。

我一拍桌子道:“看來平常多聊天,還是很有效果的。琳琳,你繼續查看這家超市其他人員電腦資料,看看有啥新的發現,同時,你馬上搜索華興超市這些年一切跟火有關的聯係點,我們爭取找到新的突破口。我現在馬上去華興超市找何寧,希望從他口中知道更多情況。”

“好的。誒,對了。”看著我要走,唐琳連忙喊住我道,“亮哥,你還沒回答我剛才的問題呢。”

“什麼問題?”

“又想糊弄過關?”她壞壞一笑,“我是問你,難道這次是真的打算好好戀愛了?”

“小朋友,好好上班,別胡思亂想。”

想要我開口承認這事,這不扯淡了。而且我怎麼回答?如果不是唐琳提醒,我的確也沒意識到我真的開始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這對我來說的確是個重大的變化。難道我真的喜歡上沈莉了?

天啊,老子還真沒發現這點啊,這哪裏出了問題?

我自己都隻能對其透過無語的眼神。自我感知會很主觀,所以自我剖析會很困難!搞得我都想去找心理醫生判斷一下了。

趕緊工作集中思維,而當我趕到華興超市的時候,何寧這邊也是效率驚人,一早上時間,他就把郭曉曉的情況徹底查明了。而且,他還可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我昨天讓他幫我拍攝曹忠祥和那兩個女人的照片,雖然何寧自己沒拍到,但是,被我重點關照過的安保張猛,卻幫我偷拍到了昨天晚上下班時候三人的一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