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現代社會最佳理財組合(2)(1 / 2)

79.愛上國債

張先生在一家頗有名氣的外資軟件企業做財務工作,是為數不多的國債個人投資者。在一家幽靜茶館裏,他慢慢講述了自己投資國債的故事。

“買房付了首期之後,我手頭上也就四五萬,你知道我是做財務的,放到銀行總覺得有點虧,炒股又沒那麼多精力,這才慢慢想到做國債,前年才開始。但做著做著,慢慢就喜歡上了,還真有點欲罷不能。最首要的一點是,比較省事,風險小,不用太擔心損失。”張先生說。

張先生是為數不多的通過證券公司買賣國債的投資者。他覺得國債價格的可預知性比股票強得多。“影響國債價格的主要是利率,幾乎沒有變動,變動的話也是調低。再比如央行回購,它是一項貨幣政策,隻要加以注意就能迅速捕捉到風向。而股票的變動涉及到的因素太複雜。既有宏觀又有微觀,不可預知性太強。”

如何發現機會

張先生對目前能購買的18支國債做了一個分類。對於離到期日還有10年以上的兩支,21國債(7)和02國債(13)它們分別還有18年、14年到期,目前價格都不低。所以不持有。這種債券隻有在利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才能購買,那個時候預計利率將走低了,獲利機會也就來了。

對於中期債券,影響價格因素很多,但隻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基本上就能找到投資機會。那就是:收益率相同的期限越短越好,期限相同的收益率越高越有投資價值。拿到期時間5年和9年的兩支來說。21國債(15)收益率2.67%,02國債(3),收益率2.65%,後者比前者距離到期時間長,收益率卻還更低,很顯然前者投資更有保障。

對距到期日一年不到的96國債(8),其收益比較固定,短期也不可能在價格上有太大波動,不會去關注。但對那些資金流動性要求高的投資者卻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另一個重要的機會就是新債發行,頗類似於以前股市中“新股不敗”,具體原因還不清楚,但還是蘊藏機會。這次03國債(1)發行首日跌破麵值,購買也許會有獲利機會。

進行組合投資

張先生對收益的穩定性要求較高,所以投資手法未必適合所有的人。但是資金容許條件下組合投資確實能保證收益的穩定性。大概各個期限債券之間有一定此消彼長的關係。張先生曾經將資金分作3等份,分別投資於期限為1年、2年、3年三種不同類別的債券,這樣每年都有1/3到期,收益相當穩定。那些操作手法比較穩健的投資者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另外一種方法其實也值得一試。那就是為了保證流動性而投資於短期國債,為確保債券收益持有長期債券,不買入中期債券。

保持心態平和

指望依靠某種方式一夜暴富這種可能性隻會越來越小,在一個日趨成熟的投資市場裏尤其如此。張先生坦言自己對待投資的態度源於自己並不是傾其所有去投資國債。“我有自己的工作,收入也還可以,養家糊口絕對沒有問題。所以,能賺一點固然是好事,賠一點也不會太緊張。”

盡管國債投資風險較小,但絕非輕而易舉可以斬獲頗多。隻要平時多關注宏觀政策走向,尤其物價變動和利率變動,多思考,總結每支債券變動的規律,要掌握國債投資技巧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