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賓夕法尼亞、紐約、新澤西、新英格蘭等北部各殖民地,運往英格蘭的殖民地產物的價值,要小於英格蘭運來的歐洲製造品的價值。因此,隻能以金銀來補足這其中的差額,並且他們總能找到金銀。與上述國家相反,產砂糖各殖民地每年運往英格蘭的生產物價值,要遠大於英格蘭運來的所有貨物的價值。
因此,英國每年都不得不支出一大筆貨幣來交換砂糖和甜酒。所以,對英國來說,這種貿易其實是極為不利的。然而事實是:許多產糖的大農場的主要所有者都在英國居住。他們每年都以自己農場裏的產物———砂糖、甜酒來支付地租。西印度商人在這些殖民地購買砂糖和甜酒的價值,其實要小於他們每年在那裏出售的貨物價值。因此,殖民地人民也隻能以金銀來補足這其中的差額,並且他們也總是能找到金銀。
在殖民地貿易中,各殖民地經常拖延償付貨款,但其拖延償付貨款的程度,和所欠數額的大小並不是成比例的。在與英國的貿易中,北部各殖民地處在貿易逆差,經常需要向英國支付大量款項,而產煙各殖民地經常對英國拖欠貨款,有時甚至分文不給。所以一般來說,前者能按期償付貨款,而後者卻不能。另外,我國向產糖殖民地收取貨款的困難程度,和應收數額的大小也是不成比例的,但是和荒地麵積的大小成比例。因為,殖民地荒地麵積越大,就越能誘惑殖民地人民將資本投入墾殖開荒的營業中(即使這樣超過了自己的資力範圍),從而他們就越不能還清欠債。荒地麵積越小,結果則相反。正是因為這樣,相對於那些土地已經耕種了多年的地方,例如巴道斯、安提瓜和聖克利斯托福島等地方,像牙買加這種還有很多荒地的地方,償付貨款就變得非常不確定。例如,最近新獲得的哥倫比達、托巴戈、聖文遜特和多米尼加,與牙買加一樣,貨款的償付也很不規則和不確定。
前麵已經講到,大部分殖民地並不是因為貧困而缺少金銀,而是因為它們更需要活的生產性資本,因此盡量節省死的資本,從而采用那不怎麼適宜但廉價的交易媒介。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將節省下來的那部分資本,投入到生產工具、衣料、家具和必要的鐵製農具上。而在那些必需金銀的交易部門,他們通常總是能找到必要的金銀來使用。就算找不到,那也不是因為他們貧困,而是因為他們經營了太大的企業。就像他們拖延償付,不是因為貧困付不起,而是因為他們想要更富裕。
在支付當地行政費和軍事設備費之後,殖民地稅收的剩餘部分都要用金銀送去英國,這時他們必須能夠購買到這些必要的金銀。於是,他們就將購買活的生產性資本的一部分剩餘物轉而去購買死的金銀。為了進行國內交易,殖民地人民隻好使用這些價格高的交易媒介。而購買這些交易媒介的費用,又可能會阻礙他們對土地的改良。不過,美洲殖民地的任何稅收都隻要用彙票寄到英國,而不需要以金銀送去。彙票是指由代售美洲產物的特定英國商人或公司開出,並在其借到彙票之後予以承兌的一種商業證券。這些商人或公司在收到貨物後,就會按票麵金額將貨幣繳入國庫。因此,美洲連一盎司金銀都不需要。
可以說,愛爾蘭和美洲都應當幫英國償還公債,因為英國一開始就是為了支持革命後建立的政府才舉借公債的。正是依靠這個政府,愛爾蘭的新教徒才能在本國享有現在的所有權力、自由、財產乃至宗教。也正是依靠這個政府,美洲一些殖民地才有了現在的特許狀和憲法;美洲所有殖民地人民享有的自由、安全和財產才得到保障。所以說,舉借公債的原因,不僅是為了保護英國,也是為了保護所有英屬殖民地。尤其是(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的)戰爭中舉借的那些巨額公債,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美洲。
如果愛爾蘭並入英國,那麼它除了享受自由貿易的利益外,還能享受其他很多重要的利益,這些利益比他們因歸並而增加的賦稅負擔要大得多。例如,蘇格蘭並入英國之後,中、下級人民從貴族的剝削中獲得了解放。而愛爾蘭的貴族剝削更加嚴重,因此其並入英國之後,大部分人民遭受的貴族剝削也將獲得更大的解放。不過,與蘇格蘭不同的是,愛爾蘭貴族的形成,不是因為門第財產的區別,而是因為宗教和政治偏見的不同。因為這種不同,剝削階級更加高傲,而被剝削階級更加充滿了憤恨。於是,同一國居民間的相互敵意,比異國人民間的相互敵意還要大。想一想,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它們的居民可能會將自己和同國居民看成是不同國家的人民對待呢。然而,愛爾蘭並入英國之後,這種不良的狀況將會有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