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先生近乎於央求,這讓胡唐的父親受寵若驚,自己一個泥腿子竟然受到先生的如此禮遇,要是再不同意兒子念書,那可就是給臉不要臉了。胡唐的父親同意把胡唐送到了學堂,胡唐高高興興地坐在了教室裏,看著兒子歡快的模樣,胡唐的父親心裏也冒出個這樣的想法,希望咱們老胡家祖墳冒青煙,讓這小子光宗耀祖。
胡唐早上、傍晚在田地裏幫著父兄幹活兒,白天在學堂裏上學,晚上就在月光下複習,窮人家油燈這種奢侈品是點不起的,什麼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這些事胡唐都做過。長到了十五歲,在古代這個年齡已經很接近於成年人了,胡唐去參加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闖過去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很少存在造假這種情況。但是沒過去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平庸之輩,這裏麵涉及到命運機遇這些不確定的客觀因素。
胡唐的科舉之路第一步就很不順利,萬丈豪情換來個名落孫山,後來胡唐又參加了幾次科舉考試,結果全都以失敗告終。在一次次命運的打擊下,胡唐的心有些麻木了,他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娶了一個村姑,安心過日子。
胡唐新婚不久媳婦兒就懷孕了,媳婦兒臨產的那天,縣裏的衙役傳來捷報,胡唐中秀才了。對於一般讀書人來說,能中個秀才也是莫大的榮耀,胡唐很高興,覺得是媳婦兒肚子裏的孩子給他帶來了好運。那天媳婦兒順利產下了一個男嬰,胡唐給兒子取名叫胡克難,希望兒子能克服所有困難,出人頭地。
中了秀才之後胡唐日夜苦讀,希望能再中舉人,中了舉人那就是改變一輩子的命運啊。胡唐在科舉的道路上艱苦跋涉,結果命運卻好似故意捉弄他一樣,舉人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就在胡唐一門心思要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唐朝尖銳的社會矛盾在胡唐所在的小山村,這個點上炸裂爆發了。村民們在山上辛辛苦苦開出了一塊荒地,地主胡老財看中了這塊地,利用欺詐的手段把這塊地從村民們手裏奪了過來。村民們不甘心,要去縣城告狀,可是村民們大字不識一個,對於大唐律法什麼的更是一竅不通,要告狀也理不出個頭緒。
村民們想到了胡唐,胡唐是秀才,他可以寫狀紙講道理。村民們拿著家裏的土特產找到了胡唐,請胡唐幫大夥討個公道。這件事本來和胡唐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胡唐是念書人,是孔孟之徒,有著俠義心腸,當時他就同意了幫村民們告狀,但是村民們送來的土特產一樣也不要,都是窮苦人,這些土特產留著回家給老人孩子吃吧。
胡唐得知了實情的前因後果,義憤填膺,連夜寫了一份長長的狀子,然後徒步來到縣城,擊鼓鳴冤,向知縣老爺遞上了狀子。知縣老爺長得慈眉善目,聽說胡唐是秀才,更是對胡唐客客氣氣,知縣老爺信誓旦旦地說著,一定要秉公執法伸張正義,讓胡唐回村等消息。
胡唐很高興,回到村子裏把喜訊告訴了村民們,村民們一片歡呼,殺了一隻大公雞,到河裏抓了幾條魚,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款待胡唐,胡唐一下子成了全村人的英雄。
五天之後,胡唐心裏歡喜的浪潮還沒有退去,扛著鋤頭到地裏幹活兒。剛走到田間地頭,身邊的高粱地裏突然竄出了五六個彪形大漢。胡唐張著嘴剛想說話,五六個大漢就圍了過來,不容分說,雨點般的拳頭落在了胡唐的身上。胡唐倒在地上血流如注,一瞬間就喪失了抵抗的能力。
胡唐倒在血泊中一動不動,大漢們停下了手,為首的一個大漢撿起了胡唐的鋤頭,說:“小子,少管閑事,再不老實滅你全家!”大漢掄起鋤頭砸在了胡唐的腿上,胡唐聽到了雙腿斷裂的聲音,當時就昏厥過去了。
幸虧放牛的胡二路過發現了胡唐,胡二叫來了村民們,七手八腳地把胡唐抬回了家。村民們湊錢請來了郎中,郎中查看了一下胡唐的傷勢,給出了結論,性命保住了,但是兩條腿廢了。胡唐才三十多歲,家裏有嬌妻幼子,他廢了一家人可怎麼辦啊?當晚全村人都聽見了,胡唐的媳婦兒孩子整整哭了一夜。
胡唐躺在炕上養傷,有一天,胡老財家的仆役突然來了,說是胡老財要送給胡唐一封信。胡唐打開信封一看,裏麵裝著的是自己遞給知縣老爺的狀子,天下烏鴉一般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