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傳國玉璽(上)(1 / 2)

黃流宮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火折子,點著火在漆黑的山洞裏照了照,山洞裏鋪著一些幹草像是人類留下的痕跡,向山洞深處走去,微弱的火光之中,隱隱約約看見有一塊修整成四方形打磨光滑的巨石,巨石上麵放著一個金盒。

黃流宮和赫連慶福對視了一下,兩個人都是滿眼的詫異,赫連慶福說:“將軍,我去看看金盒裏是什麼東西。”赫連慶福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打開了金盒,見沒有什麼暗器機關,黃流宮也拿著火折子走了過去,火光一照兩個人發現這是一塊玉石雕刻的大印信,把手是一條氣勢磅礴的龍。

黃流宮把印信從金盒裏拿出來看了看,驚叫道:“天呐,這是傳國玉璽啊。”赫連慶福沒有多少文化,不知道傳國玉璽為何物,見赫連慶福茫然地看著自己,黃流宮解釋道:“慶福,這傳國玉璽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和氏璧你懂吧,就是那個價值連城、讓藺相如舍出性命去保護的寶物。”

卞和向楚王三獻和氏璧,秦王願用五十座城池交換,藺相如識破秦王詭計完璧歸趙的故事,赫連慶福多多少少知道一點。黃流宮興奮地說:“慶福,這傳國玉璽是皇權正統的象征,傳到五代後晉的時候玉璽消失了,對此官方、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聞,先不說這些,看看金盒裏還有什麼東西。”

黃流宮在金盒裏翻找,找到了一張紙,紙上麵寫著一些字,黃流宮認真地讀了起來。原來這個傳國玉璽和馮道有關,馮道可以說是東土華夏曆史上最負爭議的人物,他曆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十代君王。五代時期皇帝輪流坐,但是無論怎麼改朝換代,馮道一直穩穩地占住了三公的位置,直到七十多歲告老還鄉壽終正寢,有政治不倒翁的風範。

當年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是依靠出賣幽雲十六州自稱兒皇帝,取得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出兵支持,滅了後唐過了一把皇帝癮。石敬瑭對馮道是非常器重的,臨終前石敬瑭托孤馮道輔佐自己的兒子,但是馮道在石敬瑭閉眼之後權衡再三,決定不立石敬瑭的兒子石重睿,改立年紀較大的石敬瑭侄子石重貴。

石重貴登基之後對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耿耿於懷,宣稱以後對契丹皇帝稱侄不稱兒,一字之差惹惱了契丹人,耶律德光率軍南下要平滅後晉。馮道知道後晉不是契丹的對手,氣數已盡,為了不讓傳國玉璽落入契丹人的手裏,馮道在契丹軍隊攻破汴梁之前,派人把傳國玉璽帶出了皇宮,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隱藏起來。

負責隱藏傳國玉璽的這些人來到了這個山洞,決定把傳國玉璽安放在這個山洞裏,為了防止野獸破壞和進山打獵采藥的人發現並取走傳國玉璽,馮道手下的人還特意訓練了一批猴子,讓它們保護傳國玉璽,對接近山洞的一切人和動物發動攻擊。

黃流宮說到猴子守護山洞,赫連慶福愣怔了,說:“將軍,難道剛才襲擊我們的那些猴子是當年後晉滅國時訓練的?不可能啊,後晉滅國距今有數百年了,那些猴子怎麼可能活到現在呢?”

黃流宮皺著眉頭沉吟了一會兒,說:“我想可能是當年馮道的人教授一個猴群守護山洞,這個猴群把這種技藝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傳到了現在,猴子模仿能力很強,小猴子學習大猴子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