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沉沒的軍餉(下)(1 / 3)

黑氏全體族人一致同意,為了削掉賤籍幫助範廷亮打撈軍餉,範廷亮很高興,為了讓黑氏族人安心,當時就寫下了一份保證書。黑孝泉拿著保證書心潮澎湃,事情辦成了他們就可以登上岸,重新得到做人的尊嚴,這一紙保證書就是黑氏三千族人的赦免書,為了自由、為了尊嚴黑氏族人赴湯蹈火無所畏懼。

範廷亮把金銀留給黑孝泉,又拿著大湖水域地圖和黑孝泉仔細商議了一番,然後範廷亮等人回到狐仙鎮。打撈軍餉不能隻靠黑氏族人,範廷亮手下的水師官兵也得舍生忘死、衝鋒陷陣。早在得到軍餉沉入大湖的消息之後,範廷亮就下令把工匠聚集在一起,加班加點,連夜打造弓弩箭矢。

與虞軍相比,民軍的劣勢就是武器裝備過於落後,虞軍有大船火炮,弓弩箭矢之物更是一應俱全,而民軍隻有幾條小船,弓弩箭矢少得可憐,火炮火槍一無所有。範廷亮命令馬功讚去搜集火器,馬功讚起早貪黑一刻不得閑,最後還是苦著臉來向範廷亮報告。

馬功讚說:“大人,我把狐仙鎮附近的這些個村莊都跑遍了,從獵戶那裏搜集到了二十多杆樣式不一的火槍土銃,瞧那樣子打鳥打兔子還湊合,打仗就費勁了。”

範廷亮皺著眉頭,說:“火炮呢,搜集到火炮了嗎?”

馬功讚說:“我和弟兄們找到了幾十門火炮,這火炮是三百年前,吳王和漢王在大湖一戰定天下的時候用的,地地道道的老古董。”

三百年前,同是農民起義軍領袖的吳王和漢王,為爭奪天下在大湖展開決戰,氣吞萬裏如虎的漢王本來占據優勢,可是由於指揮不當,漢王的艦隊被焚毀,漢王也目中流矢而亡,漢王世子護著漢王屍體退回國都,第二年吳王兵臨城下,幼漢王出城投降,天下歸一。

三百年前的那場決定生死的大仗,吳王與漢王都拚出了全部家當,三百年硝煙散盡,大湖水域及其周邊還殘留著許多當年激戰過後的遺物,馬功讚搜集到了幾十門小銅炮,上麵都刻著“漢王陳”、“吳王朱”的字樣,看著鏽跡斑斑、腐蝕潰爛的炮身,一股滄桑之感撲麵而來。

馬功讚對範廷亮說:“大人,我從那些火炮裏挑出十幾門像樣的,拿到沙灘上試放,結果有幾門點不著火,有幾門點著火炸膛了,差點沒把咱們兄弟崩著了,到了戰場上那是動真格的,生死一瞬間,這些老古董靠不住。”

範廷亮想武器裝備彌補不了,隻能是弟兄們豁出性命,靠血肉之軀去硬拚了。萬事俱備,範廷亮決定晚上趁著夜色,到虞軍艦船沉沒的地點打撈軍餉,白天大湖水麵一望千裏,容易被人發現,而且還有虞軍的軍艦在附近遊弋,晚上夜色能為弱者提供掩護。

康德皇帝派赫連浩德到洪明省是為了鍛煉他,洪明省前線的將官們,雖然對這個乳臭味幹的周王四皇子充滿了鄙夷蔑視,但是表麵上大夥還都得服從赫連浩德的調遣。打撈軍餉一事由赫連浩德全權指揮,本來虞軍早就確定了沉船的位置,早就可以將軍餉打撈上來,可是赫連浩德非要親自乘船指揮打撈,不巧赫連浩德偶感風寒,不能乘船,打撈計劃隻好推遲,這就給了範廷亮可乘之機。

範廷亮把所有能征集到的船全都征集來了,一百多萬的軍餉,以範廷亮征集到的小木船得裝將近一百條,而且遇見虞軍,這船隻還得有損耗。範廷亮帶著將近二百條船和水師官兵、黑氏族人來到軍餉沉沒水域附近。

為了縮小目標減少注意力,範廷亮把二百多條船分為五組,一組替換一組去打撈軍餉。天公作美,範廷亮行動的當天晚上,頭頂烏雲遮蔽星月,水麵風平浪靜。侯楠帶著第一組人馬悄悄溜進事發水域,找到軍餉沉沒的位置,黑氏族人潛入湖中開始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