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張昭、顧雍、闞澤、嚴畯等一幹江東重要謀臣全部到位。孫權也就不再藏著掖著,直接宣布了議題,卻又造成了這些人的一絲騷動。但是這些人畢竟都不是凡人,很快就都淡定了下來。
於是,江東人很習慣性的又開始劃分立場了。
張昭和諸葛瑾結成了一派,是為主和派。這兩人主張,在如今對敵形勢很不利的情況下,應該命人去追江東特使張溫,讓他以最快的速度到成都去向劉備求和。其實主和,似乎是張昭一向麵對外敵時候的立場。
但是闞澤卻一向是個十足的主戰派,而且這次還拉上了嚴畯這個能言善辯的家夥。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這個人十分受到孫權的賞識,當時魯肅病故之後,孫權其實是要啟用他代替魯肅的,確實是夠牛的了。但是更牛的是,他居然並不接受孫權的這個任命,堅持不肯去任職。原因很簡單,他深知自己隻是個文人,不知道行軍打仗的事情。這倒是個非常謙虛和有自知之明的人物。
所以,這次闞澤得到了嚴畯這樣的人物的支持,張昭和諸葛瑾兩人一直以來對闞澤的優勢,似乎就被拉近了很多了。
至於顧雍,他還是老樣子,總是喜歡明哲保身,除非是像在南郡的時候那樣,需要他立刻出來打破僵局,否則他不會輕易表態的。所以,顧雍依然是中立派的。
於是,主和派和主戰派一時間是爭論不休,真的是讓孫權頓時感覺頭大。
孫權應該說是一個很賢明的君主,對朝堂上麵的形勢,是有著很深的洞察力的。他雖然感覺這些臣下的觀點爭執不下,很是讓他感覺討厭,但是其實也一眼看出來了其中的關鍵點的。
所以,在當天朝議解散,孫權讓大家回去想清楚究竟應該怎辦,明天再繼續過來朝議之後,便單獨留下了一個人——顧雍。
孫權早就已經看出來了,顧雍這個中立派,其實才是能夠最終打破這個僵局的最為關鍵性的人物,甚至可以稱之為“關鍵先生”了。隻要他站立到主和派或者主戰派之中的任何一方去,那一方就能夠取得對對方的優勢。不過應該說,顧雍這個人可能還是傾向於支持張昭的,在江東的很多方麵,他一直是充當著張昭第二的角色的。
其實,顧雍如今的作用,可以打一個非常恰當的類比。這就如同是美國大選,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堅定選民早就已經涇渭分明並且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那麼能夠打破選舉這個僵局的就隻有保持中立的中間選民了。而這裏的顧雍現在的立場,其實就是美國的中間選民了。
於是,孫權便留下了顧雍跟他一起用晚膳,想要摸一摸這個顧雍心裏的真實想法。
但是顧雍就是顧雍,除了冷靜的為人之外,並不缺乏該有的權謀,自然不會在如今形勢不甚明朗的時候便主動交代了自己內心裏的全部想法的。
孫權有些失望,吃飯也感覺沒有了什麼味道了。
而顧雍告別了孫權,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的時候,預料之中的事情也發生了。張昭和嚴畯都分別派人前來請他過去商議事情。當然,他們名義上是請顧雍過去商議的,但是說白了就是想要勸顧雍及時改變立場,支持他們的這一邊的主張的。
顧雍焉能不知道這些人肚子裏打的主意呢?他連孫權那邊都不表態的,又怎麼可能會在這時候向任何一方表態的。所以,顧雍便將張昭和嚴畯派來的人都打發走了。然後,他便命令家人將府邸的四門全部緊閉,他家今天是不接待外人的求見了。
諸葛瑾如今就在張昭的家裏,等待著顧雍的到來。諸葛瑾一向跟張昭的兒子張承有著極好的交情,所以張承這個時候也是在座的。但是讓他們失望的是,顧雍終究是推說不來了。
諸葛瑾還是不死心,便也派出了自己的家人,帶上了自己的名帖去顧雍家情人。可是這次的情況更加糟糕,那家人連顧雍的家門都沒有敲開就回來了。
而嚴畯那邊的情況,當然是跟諸葛瑾這邊是一樣的了。
不過,跟嚴畯家裏的情況,跟張昭家裏卻有所不同,闞澤並未到嚴畯的府邸來一同等候顧雍。這並非是闞澤跟顧雍有過節,不願意見到顧雍,才會讓嚴畯代替他出麵。原因是,闞澤另有要事要去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