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孫晈之所以沒有對鄧艾在醴陵城的駐軍,做出太大的反應,也就是因為現在醴陵城的地位下降了。何況,現在醴陵城的東邊有賀齊的廬陵郡,東北還有步騭的交州義士駐紮在宜城。這兩部分的力量對醴陵城形成了一個掎角之勢,足以遏製住鄧艾試圖進入揚州的野心了。
但是說回來張飛那裏,孫晈現在無論如何都已經看出來了,張飛現在就如同是一頭長著鋒利長角的山羊,隔著江夏郡那樣一層籬笆,是打算這樣跟自己僵持到底了。
本來,孫晈根本就不怕跟張飛對峙的。而且在他看來,這樣對峙下去的話,對江東軍的長遠戰略來看,那絕對是有利的。
孫晈之所以這樣認定,依據隻要還是來自雙方的後勤補給方麵。他所率領的這些江東軍的精銳部隊,現在身處於揚州本土之中,再遠也就隻是進入江夏郡,算是在本土作戰,還可以非常方便好及時地得到後勤補給。
而張飛的情況完全不同。他的江州軍乃是來自千裏之外的江州,距離故鄉很遙遠,士卒常年在外征戰,必定是要生出思鄉之情的;再者,荊州南部地區,地形算是有些狹長的,加上很多地區的道路並不好走,給後勤補給造成了不小的困難。但是由於洞庭湖區域已經落入了他們的手裏,後勤補給的運輸問題,倒是難度減小了很多了。
不過,張飛方麵的後勤,最大的問題其實就在於,荊州經過一係列戰亂之後,今年的糧食產量減產嚴重。單靠荊州的糧食,是無法維持數萬大軍長時間的在外作戰的。所以,荊州方麵必然要從益州調運糧食。蜀中道路向來最為難走,這就給張飛造成了致命的弱點了。
所以,雙方的對峙時間越久,對江東軍其實越是有利的。
所以,開始的時候,孫晈所堅守的“敵不動、我不動”的策略,其實還是非常明智的。何況他的這個策略,真的是攻守兼備的——無論他的軍隊最終會不會暴露行蹤,他的軍隊對上張飛的軍隊,都一樣會處於優勢地位的。
但是孫晈本身卻有意無意地故意忽視了一個弱點,那就是孫晈自己的身體。他本來就預計,張飛的軍隊,即使跟自己的軍隊僵持,也絕對熬不過明年的春天的。所以,到時候就是江東軍取勝的時候。但是人是抗不過天命的,孫晈如今忽然意識到,他是熬不到這個冬天了,又何談明年的春天呢?
想到這些,孫晈忽然就有些悲哀了起來。
不過,孫晈因為長年的生病,對死亡早就已經有了相應地覺悟了。所以,他便要改變自己的作戰策略了。
此時,孫桓正好是來到了海昏,倒是省去了自己再派人去給他傳令的麻煩了。
於是,孫晈召見了孫桓,並且命令他回去下城之後,立刻率領軍隊進入江夏郡,向著蒲圻的方向進軍。
孫晈此舉乃是有深意的。他這是要孫桓做出增援蒲圻的姿態,其實是要逼著張飛以最快的速度攻陷蒲圻,然後進入江夏郡與孫桓的軍隊交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