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全母之死(二)(2 / 2)

劉禪在單獨召見了鄧艾,並且親自致信給蓋猛詢問了情況之後,方才了解到以上的情況的。

劉禪雖說掌管了荊州軍,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對荊州軍的歸屬感並非很強。而鄧艾和蓋猛等人卻不然,他們是掌軍的將軍,時時刻刻與自己的士卒們在一起,他們的根本也都在荊州軍之中。所以,他們對荊州的感情,絕對是比劉禪要深刻得多的。

所以,他們才會在見識到了江東軍所展示出來的新的實力的時候,集體出現了過分憂慮的情況。當然,這種憂慮是可以傳染的,荊州軍之中的中低層將官之中,也很快地出現了普遍的類似憂慮。

這些情況的出現,已經可以算是軍心了,使得張飛和劉禪兩人不得不對此進行正視。也使得劉禪意識到,他原本想要通過說服鄧艾和蓋猛等人的想法,使得他們接受與江東軍和談的想法,似乎顯得有些太過幼稚了。

這同時也顯示出了一點,軍隊情況是非常複雜的,很多事情是不能夠以一廂情願的態度,就能夠處理得了的。

但是,以張苞為代表的江州軍,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與江東軍的作戰之後,無論是陸戰部隊,還是水軍方麵,全都已經產生了大量傷亡。

其實說白了,他們江州軍現在已經感到疲憊了,不想再跟一群新出現的強敵繼續死磕下去了。那樣的話,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何況,張苞的人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荊州並非是他們的故鄉。他先前那樣為荊州而奮戰,也算是做得仁至義盡的了。

江州軍和荊州軍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和心態,注定了他們很難在接下來是否應該繼續與江東軍開戰,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於是,張苞那邊便與鄧艾這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雙方隨即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後來,遠在長江水道領兵的範疆,也跟著界入了這場爭論。當然,他肯定是堅定地戰在張苞一邊的。在這次的荊州大戰之中,他的水軍的損失其實才是最大的,遠遠勝過江州軍的陸戰部隊的損失。

眼看諸將並不能夠快速做出可以接受的方案,張飛和劉禪兩人,同時都感覺到了壓力。他們兩人的心裏,當然是非常為難的。

張飛身為兩軍在前線的統帥,心裏並不想在江州軍與荊州軍之間的意見,表達出有偏頗的意向,給人以口實。而且,荊州軍的心態他也可以理解,何況這還是他的兄長關羽留下來的部隊。

而劉禪的為難之處,就在於他是漢中王世子,不可能隻偏頗荊州軍。他的心裏也如同張飛一樣,想要一碗水端平了。

不過,現在軍隊之中諸將的商議,既然無法打成妥協,那麼也就意味著,需要張飛和劉禪兩人對此做出最終的決定了。畢竟,權柄是掌握在他們兩人的手裏的。

但是,新的意外又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劉禪先前建議張飛應該靜觀其變的策略,這時候非常意外地傑出了果實。它也意外地暫時結束了這場爭論,讓張飛和劉禪兩人不必,再在荊州軍和江州軍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之間,去做出艱難的取舍了。

全琮向湘潭這邊派出了一個秘使,並且給張飛和劉禪兩人送來了一封信。

黃權不敢擅自作主,先是接待了全琮的使者,讓他暫時留在湘潭城內先休息一下。然後黃權立刻派出了最快的驛馬將全琮的書信,送往了張飛的軍營。

張飛和劉禪兩人得到全琮的那封書信之後,真的感覺非常驚詫的。

他們最近已經因為全琮向孫權寫了謝罪書,並且得到了孫權大加讚賞,繼續坐穩了陸口督的位置而對此人徹底失去了期待。可是,這個全琮怎麼忽然又在這個節骨眼,忽然又來聯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