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孫權根本就不中意孫皎出任大都督,他現在的身體實在是太差了。否則,他當初在荊州見到呂蒙的五人推薦名單的時候,也不會首先就將孫皎給剔除出去了。
所以,孫權現在這番話雖然好像說得,對孫皎的德行非常推崇的樣子。其實應該說,他說出來的這一番話,乃是在試探孫靜的德行猜對。他需要看看孫靜會不會偏向自己的兒子一邊。
但是孫靜沒有中了孫權的計,也不可能中計,因為他與孫權完全是不一樣的兩種心思。他不是那種大公無私的人,心裏其實也想要幫幫自己的兒子,但是他現在是幫不了。
孫靜現在的身體狀況,他這個當父親的人,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孫皎現在已經病成這樣了,若是再給他壓上大都督的職責的話,身體不僅不可能恢複,隻怕很快就會被無數的事務給壓死了,再也見不到明年的春光了。
而且,孫靜心裏非常清楚,誰執掌了三軍大都督之職,誰就要趕赴湘潭前線。可是如今的荊州,絕對是一塊燙手山芋。
荊州軍和他們江東軍在南郡的那場大戰,他早就知道得非常清楚了。荊州軍之中,現在可是精英無數,無論是武將還是謀臣,那是一個比一個厲害的。
何況,現在荊州軍還在養精蓄銳之中,張飛的大軍氣勢又盛,鋒銳難當。一旦張飛與荊州軍合流了,也不知道要如何去抵擋了。
孫皎是孫靜的兒子,若讓孫皎當了大都督,聽起來好像很威風的樣子。可是,要一個病重之人去打那樣的硬仗的話,勝算不大不說,說不定仗打到一半,人就死在軍營裏麵,成為了客死異鄉的孤魂野鬼了。
而這對江東將會是另一次重大打擊,到時候江東人是否能夠承受得起,這麼快就又損失了一位大都督呢?
所以,無論是出於自己的私心,還是出於公議為江東大局考慮,孫靜斷然是不可能推舉孫皎的了。
其實,孫靜總共生了五個兒子。
長子孫暠在孫策死後半年便想要乘機圖謀奪權,但是在虞翻的勸告下,主動撤回了自己的駐地。這樣顯露過野心而失敗的人,這輩子注定是不可能出頭了。
孫靜的次子孫瑜,早夭。四子孫謙和五子孫奐才能一般。但是孫靜的三子孫皎,卻最有本事,人緣也是最好的,無論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都能夠很好的交往。所以,他現在即使如同呂蒙一樣身患重病,但是還是成為比陸遜還有人望的候選人。
孫皎現在被孫靜寄予厚望,所以孫靜最希望的是,孫皎能夠先將病給養好了。至於官位之類,孫皎的右都督地位僅次於三軍大都督,加上本身是宗室,地位已經夠高了。
所以,帶病出去打仗,這種危險地差事,他的兒子還是躲得越遠越好。
所以,孫靜假裝深思了半晌,方才開口說道:“老臣認為,呂子明所言甚是。陸伯言有大才,而且正是身強體壯之年。陸伯言單憑這點,就要勝過叔明了。如若主公選項不多的話,我這邊也是讚同陸伯言的了。”
孫權確實有些意外孫靜會支持陸遜,而非支持自己的兒子孫皎。孫權心裏對他的公義之心,有些感動了。
他點點頭,讚賞地說道:“叔父高義!”
然後,孫靜的這番話,居然就真的堅定了孫權的信心,他是決定遵照呂蒙的建言,提拔陸遜正式出任大都督之職了。
孫靜老臉頓時有些發燙,尷尬地笑了笑,說道:“不過,這軍隊中的諸將,到時候隻怕是不服陸伯言的了!”
孫權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但是,這也隻能夠寄希望於陸遜自己能夠妥善處理了。”
兩天後,孫權正式任命陸遜出任江東三軍大都督,暫時終止了各方對大都督之位的爭奪。
江東官場和軍隊之中,絕對想不到主公會如此之一意孤行,輿論一片嘩然。